科创债市场概况 - 东方富海成为首批参与科创债试点的民营机构,计划发行5亿元科技创新债券[1] - 科创债自2021年试点以来累计发行1.19万亿元,是双创债(1117.3亿元)的10倍以上[3] - 2024年发行期限显著延长,10年期及以上占比达20%,此前以3-5年期为主[3] 发行主体结构 - 3A评级债券占比超85%,其中国企占54%、央企占43%,合计达97.81%,民企占比不足3%[4] - 银行和券商是发行主力,首批发债规模近700亿元,是创投机构(含国资)的10倍以上[9] - 主要发行行业为地产、公用事业和非银金融,国有创投平台多通过注入优质资产获取AAA评级[13] 利率与期限特征 - 科创债利率普遍低于普通公司债,各期限利差在0.3-0.5个百分点(如1年内期限利率2.01% vs 普通债2.54%)[14] - 科创票据利率同样呈现优势,10年期利率2.35%显著低于普通票据的4.34%[15] - 资金成本稳定在2%左右,与主体信用资质强相关,未显著降低优质发行人的融资成本[13] 政策导向与实际效果 - 政策意图为引导资金"投小、投早、投长期、投硬科技",但实际资金主要流向国资体系[3][6] - 国有创投平台发行的科创债具有"城投债"特征,被市场评价为"科创的皮,城投的核"[13] - AIC(金融资产公司)试点范围扩大至18城,股权投资占比上限从4%提至10%,但纯股权项目占比仍不足1%[16] 对创业公司的影响 - 成熟期科技企业贷款利率从2021年的8%降至3%,股权融资(含回购条款)性价比相对下降[18] - 无科创属性的创业公司难以通过该渠道融资,需依赖其他周转方式[18] - 头部民资创投机构可尝试申请,但批文获取和利率压降存在门槛[8][18]
98%的科创债,都投向了国央企
佩妮Penny的世界·2025-05-09 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