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伏教父”跌落神坛?减员25%后,谋求港股IPO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靳保芳从河北宁晋县电力局局长转型创业,1996年以350万元启动资金创立晶隆半导体厂,引入日本技术生产单晶硅,成为国内光伏上游材料开拓者 [4] - 2005年成立晶澳太阳能,两年后登陆纳斯达克,成为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 [4] - 2018年推动私有化退市,2019年借壳天业通联回归A股,市值一度达1700亿元峰值 [4] 产能扩张与行业现状 - 2019-2024年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从114.3亿元增至448.28亿元,产能扩张近4倍 [6] - 光伏主产业链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分别达1447GW、1160GW、1193GW、1428GW,远超2025年国内新增装机量预测值215-302GW [6] - 公司市值从巅峰1700亿元缩水至321亿元,不足五分之一 [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701.21亿元同比下降14.02%,净利润巨亏46.56亿元(2023年盈利70.39亿元),第四季度单季亏损41.72亿元 [8] - 2025年一季度延续亏损态势,净利润-16.38亿元同比减少239.35%,营收同比下降33.18% [8] - 毛利率从2023年18.13%降至2024年4.48%,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6.71% [8][9] 负债与资金压力 - 资产负债率达76.33%创十年新高,短期有息负债超320亿元,货币资金255.54亿元 [11][13] - 港股IPO拟募集资金用于偿还2025年5月后到期银行贷款(利率3.50%-3.80%) [14] 市场战略调整 - 境外营收占比从2019年71.7%降至2024年57.6%,但境外收入规模增长252亿元高于境内237亿元 [15] - 计划通过港股IPO资金在海外建厂扩产能并加强全球营销,但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3.57%至9.87亿元 [15][16] 人员结构调整 - 2024年员工总数从50258人减至37289人,裁员25.8%,生产人员减少12674人,技术人员减少323人,销售人员增加172人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