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实现固态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百公斤级量产,「星科源」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 早起看早期
36氪·2025-05-12 07:58

公司融资与技术发展 - 杭州星科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投资方为元禾原点 此前曾获红杉种子 险峰长青等机构天使轮投资 云道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 [4] - 融资资金将用于开发新一代产品及突破规模化量产技术 [4] - 公司成立于2022年1月 聚焦锂电用硅碳负极生产研发 同时储备固态电池专用纳米硅技术 [4] - 团队核心成员来自清华 北大 麻省理工等高校 在纳米材料 负极材料 固态电池及设备制造领域经验丰富 [4] 纳米硅技术突破 - 公司自主设计研发新一代CVD纳米硅制造设备及硅碳材料合成设备 已向头部厂商批量送样 [4] - 纳米硅制备技术可实现<10nm超细颗粒 粒径调节范围达几纳米至几十纳米 [3][7] - 技术优势包括粒径分布可控 颗粒无硬团聚 溶液分散性好 兼具量子效应与抗破碎性 [9] - 通过原位碳包覆和掺杂工艺降低加工难度及电阻率 为硅碳负极开发留出空间 [9] 硅碳负极材料行业背景 - 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远超石墨材料 但锂化时体积膨胀达100%-300% 制约实际应用 [6] - 硅碳复合材料是解决膨胀问题的公认路线 但工艺及量产设备尚未标准化 [6] - 国际领先企业Group14采用气相硅碳技术 产品SCC55™已获新能源汽车和消费电子订单 [6] 量产与工程化能力 - 公司自研CVD设备支持连续化生产 工艺参数一致性强 保障材料批次稳定性 [11] - 设备设计直接瞄准吨级工业化量产 避免小规模实验的工程化缺陷 [11] - 已实现百公斤级超细纳米硅及纳米硅粉体稳定量产 掌握大规模原位包覆工艺 [12] - 开发适配水性和油性体系的通用型基底材料 交付多家头部客户测试 [12] 市场前景与战略布局 - 中信证券预测2026年全球硅碳负极材料需求达6-7万吨 [12] - 固态电池 低空经济无人机 电动汽车等高端场景将推动高性能电池需求 [12] - 公司计划联合头部企业开发通用性产品 并布局千吨级产线落地 [13] 投资方评价 - 元禾原点认为公司纳米硅及复合硅碳材料技术具备完全自主创新性 有望赋能全固态电池发展 [14] - 云道资本指出<10nm超细硅颗粒达国际领先水平 技术可应用于智能汽车 无人机等场景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