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芯片路线图,或被颠覆
半导体行业观察·2025-05-12 09:03

光刻技术与电路设计演进 - 先进逻辑芯片制造始于电路设计,涉及晶体管到系统设计多层流程,图案通过电子束写入光掩模(VSB或MBMW设备)[1] - 光刻曝光中掩模图案投射到晶圆时因衍射导致图像扭曲,需光学邻近效应校正(OPC)技术预处理设计数据以最小化误差[1] - 光刻技术通过缩短波长或增加数值孔径(NA)提升分辨率,如193nm浸没式光刻、EUV及0.55NA High NA EUV的演进[2] 曼哈顿布局与曲线设计对比 - 先进节点从2-D Manhattan布局转向1-D布局以匹配光刻微缩需求,但1-D设计需额外过孔层,增加成本与电流路径长度[2] - 曼哈顿设计在掩模和晶圆上呈现弯曲状态,因电子束/光刻系统低通滤波效应引入误差,传统OPC难以完全校正[4] - 多电子束掩模写入工具推动曲线形状写入掩模,新型曲线OPC算法可减少曼哈顿到曲线转换误差,成为行业研发热点[6] 曲线设计的创新优势与用例 - imec提出在设计阶段引入曲线几何,可降本增效,优于后期曲线OPC修正,预计彻底改变半导体行业[7] - 用例1:14A节点曲线设计合并MOL/BEOL层,减少7%晶圆成本、5%周转时间、7%工艺步骤,性能提升5%[10] - 用例2:曲线连接晶体管源漏/栅极可省去额外金属层,14A节点单元面积缩小20%(等效5T→4T设计)[12] - 用例3:布局布线层应用曲线设计有望实现PPAC目标(面积-20%、性能+15%、功耗-15%),且成本降低[13] 曲线设计的挑战与扩展潜力 - 曲线形状数据表示需平衡精度与数据量,分段直线近似法增加数据量,超出当前EDA工具处理能力[14] - 需建立专用设计规则及验证方法(DRC),并适配商用EDA工具链[17] - 曲线设计可协同High NA EUV技术,亦扩展至193nm浸没式光刻,适用于图像传感器、超透镜、汽车芯片等领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