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M制氢技术发展现状 - AEM制氢技术作为第三代电解水制氢技术,兼具ALK与PEM技术优势,近年来行业关注度显著提升,相关产品和技术在氢能展会上大量涌现 [1] - 当前技术仍处于发展前期,面临技术成熟度不足、供应链体系薄弱等核心挑战,规模化生产推进困难 [1] 供应链瓶颈分析 - 核心材料(膜、催化剂、电极、扩散层、双极板)普遍存在供应不足或垄断问题,专业化BOP供应链缺失 [1][2] - 膜材料国产化面临恶性循环:市场需求少→缺乏扩产动力→成本高→性能不足→价格高昂,破局需提升寿命并降低价格 [2] - 双极板缺乏专业生产商,多由燃料电池/PEM电解槽企业"兼职"生产,难以满足AEM特殊需求 [2] - 部分企业被迫全栈自研BOP组件,导致物料成本高企,电解槽整体成本居高不下 [4] 技术成熟度与产业化障碍 - 技术处于实验室向商业应用过渡阶段,百千瓦级产品开发难度指数级提升,兆瓦级相对容易但需实证稳定性与寿命 [6] - 2024年示范项目多为企业试水性质,市场短期内将维持小规模体量,需通过工程验证和技术优化才能起量 [6] - 行业现阶段应聚焦技术痛点:风光波动适应性、设备降本、寿命延长,避免盲目投资 [6] 外部政策影响 - 美国贸易政策可能通过技术管制和供应链限制推高制氢设备价格,加剧技术封锁风险 [8] - 外部压力倒逼国内加速自主研发,促进供应链本土化,推动中国电解槽企业全球化布局 [8] 产业发展建议 - 需构建完整供应链生态,通过材料/技术/应用平衡实现商业化,呼吁更多企业入场推动降本增效 [10] - 政策层面建议通过补贴或专项扶持加速关键材料国产化,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技术成熟度 [10] - 行业需加快百千瓦级项目落地验证,积累工程经验为规模化铺路 [10] 行业活动信息 - 2025势银绿氢产业大会将于7月16-17日在无锡举办,聚焦AEM制氢发展并颁发产业创新奖项 [12]
AEM 制氢困局:供应链短板待补齐
势银能链·2025-05-13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