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几个月,首轮估值就喊到上亿”
灵巧手行业投资热度 - 2024年至今灵巧手领域融资额已超30亿元 [3][5] - 市场现存灵巧手项目超20家,其中十余家正在融资,新成立公司首轮估值达2-3亿元,商业化公司估值超5亿元 [5] - 头部项目估值涨幅显著,某明星公司种子轮估值4亿元,新一轮直接翻倍至8亿元,机构普遍接受10亿元以内估值 [6]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2023年底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要求2027年前突破灵巧手技术,推动行业信心提升 [9] - 人形机器人发展带动核心零部件需求,灵巧手占整机成本20%-30%,被称为机器人"最后一厘米" [15] - 2024年全球灵巧手市场规模预计达76万只(17亿美元),2030年将增至141万只(30亿美元) [16] 技术进展与竞争格局 - 国产灵巧手自由度从个位数提升至20+,灵心巧手产品工业版达25-30自由度,科研版高达42自由度 [16][17] - 技术路线分化:连杆传动(高刚性)、腱绳传动(高自由度)、齿轮传动(高精度)及混合模式并存 [18] - 具身智能本体公司(如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上市公司(兆威机电、捷昌驱动)及政府基金加速布局 [13] 资本态度与行业分歧 - 头部机构集中押注头部项目,但多数企业融资仍困难,机构整体趋谨慎 [20] - 支持方认为灵巧手具备跨场景应用潜力(协作机械臂、医疗设备等),安全垫高于本体企业 [21] - 质疑方指出技术路径未收敛、上下游挤压第三方生存空间,且部分场景夹爪即可替代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