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详解《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丨财富与资管
清华金融评论·2025-05-13 18:13

政策背景与核心观点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5条措施,旨在解决行业经营理念偏差、结构不均衡、投资者获得感不足等问题,推动三年内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 [2][4] - 政策背景:公募管理规模突破30万亿,但面临"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痛点,需从负债端重构投资者、渠道与机构的利益平衡机制 [4][5] - 核心目标:从规模扩张转向投资者回报优先,建立"逆周期布局引导-投资行为矫正-利益深度绑定"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5][6][24] 政策内涵与行业痛点 - 当前挑战:资产端超额收益获取难度加大(资本市场有效性提升),负债端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导致收益损耗(近三年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22.92% vs 基民19.3%) [5][12] - 三大改革方向:1)逆周期资金引导机制(低点募资+长期持有激励);2)投资者行为矫正体系(投教场景化);3)利益分配革新(代销考核转为"客户盈利占比导向") [5][6] 优化运营模式 - 浮动管理费机制:新设主动权益产品60%需挂钩业绩基准(现有仅138支浮动费率产品,49支为权益类),头部机构需平衡规模与超额收益矛盾,中小机构可走"小而美"精品路线 [9][10] - 业绩基准约束:强化设定、修改与披露要求,杜绝"风格漂移",浮动费率产品以基准为锚调整费率 [11] - 透明度建设:强制披露投资者盈亏数据(近五年基民收益较基金收益低5.14个百分点),解决"所见即所得"问题 [12] - 降费改革:第三阶段将调降认申购费和销售服务费(前两阶段已调整管理费率、交易佣金) [13] - 权益产品创新:发展指数基金、主题ETF,实施ETF快速注册(5个工作日内),其他权益类产品注册周期缩短至10-15日 [13] 重构考评体系 - 基金公司考核:降低规模排名权重,基金投资收益指标(含产品业绩+投资者盈亏)为核心,三年以上业绩考核权重≥80% [14][15] - 从业人员激励:高管考核中投资收益权重≥50%,基金经理≥80%,薪酬与长期业绩直接挂钩 [15] - 代销机构评价:将权益类保有规模、投资者盈亏、持有期限等纳入分类评价,优先支持合规机构 [15] 健全长效机制 - 公司治理:修订《基金公司治理准则》,防范大股东干预与内部人控制,强化独立董事监督 [16] - 投研能力:鼓励AI/大数据应用,推行员工持股+跟投机制,建立"利益绑定-风险共担"闭环 [16] - 行业生态:头部机构向"资管+财富管理"转型,中小机构差异化竞争,推动市场化并购与违规机构出清 [17] - 法制保障:修订《证券投资基金法》,严打内幕交易等行为,提高违法成本 [17] 未来展望 - 负债端改革优先:通过封闭式产品、智能定投等工具引导逆周期布局,量化披露交易损耗,管理费与长期业绩挂钩 [25] - 行业分化:头部机构双轮驱动(资管+财富管理),中小机构聚焦细分赛道,形成"投资者获得感-规模-渠道保有量"正向循环 [24][25] - 国际经验:Vanguard研究显示负债端行为指导可减少投资者200bp损失,印证改革必要性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