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抛下历史包袱后,国产系统可以有多强?
虎嗅APP·2025-05-13 18:05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句曾被用于描述节俭生活的俗语,恰如Windows近些年在版本升级 换代上的真实写照。 如果把时间倒退十年,这种模式无可厚非,因为它能让开发者仅对原有代码做出局部修改与功能添加,即 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但在生成式AI应用井喷的当下,Windows系统已经开始表现得力不从心。 一个核心的问题是,在层层"补丁式代码"叠加下,Windows各个功能模块间的调用关系愈发错综复杂,部分 代码逻辑存在冗余及不合理的跳转。 对于开发者来说,当下想在Windows上移植一款AI应用,可能更多的时间被浪费在解耦合,甚至是测试兼容 性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PC操作系统必须做出些底层的改变。 操作系统,需要"大破大立" 沉重的"历史包袱"并不是Windows独有的。 比如拥有活跃开源社区的Linux,可以看到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PyTorch、Kersa等都对Linux 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不过,Linux这个完全开源的特性也让起各发行版本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像常见的Ubuntu、CentOS之间的软 件包管理和默认配置均有不同,导致AI应用的开发者很难将应用在不同的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