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家报告:中国氢能发展之路(附39页PPT)
材料汇·2025-05-13 23:35

氢能产业政策发展 - 氢能政策从2016年聚焦燃料电池汽车逐步扩展到工业、交通、建筑等多领域应用[6] - 2001年国家"863"计划首次将燃料电池汽车纳入新能源汽车研发路线[6] - 2009年燃料电池车补贴达60万元/辆 2020年改为城市群"以奖代补"模式[6] - 2022年《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氢能是碳中和关键载体 要求加强绿色供应[6] - 2023年建立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2024年《能源法》正式将氢能定义为能源[6][24] 氢能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涵盖制备(煤制氢、电解水等)、储运(气氢、液氢等)、应用(工业、交通等)三大环节[8] - 当前发展路径自下而上 从下游燃料电池向上游制氢延伸 但终端用户尚未打通[7] - 交通领域以商用车为主 2023年中国燃料电池车保有量达18487辆 韩国34258辆领先[9] - 加氢站建设加速 中国示范城市群已建成56座 日加氢能力130吨 氢气价格20-80元/kg[18][19][49] 绿氢产业发展现状 - 全球氢能项目从2020年228个激增至2024年1572个 中国在建可再生氢项目80个[14] - 电解槽产能快速扩张 2030年全球电解水制氢装机预测从130GW调高至720GW[12][14] - 2024年上半年中国绿氢项目571个 内蒙古(57个)、新疆(36个)、辽宁(20个)进展最快[21][23] - 绿色甲醇项目集中内蒙古(1036万吨/年)、东北(533万吨/年) 占全国规划产能78%[25][26] 行业发展瓶颈 - 氢气供需错位 燃料电池车推广不足 2021-2024年示范城市群仅推广9798辆[45][53] - 绿氢项目筹备多建成少 90个项目中仅15个在建或建成 超60%处于筹备阶段[54] - 燃料电池汽车缺乏可持续商业模式 2023年产销比仅47% 终端应用场景有限[47][53] - 储运成本高企 加氢站标准苛刻 政策主导导致市场化程度不足[45][50] 未来发展建议 - 建立电氢耦合机制 将氢能纳入新型电力系统算大账[61] - 在资源富集区开展全产业链示范 优先发展管道/液态储运[59][69] - 设立国家氢能创新中心 给予电价/路权支持 降低制度成本[60] - 开拓国际市场 目前全球甲醇动力船已达328艘 绿氢需求激增[76][77] - 按应用场景分层发展 商用车可接受25元/kg氢气 化工领域需降至10元/kg[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