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谷”已名闻遐迩,但深圳科创“活力廊道”还有很多 你知道深圳还有个“机器人湾”吗?
机器人圈·2025-05-14 17:31
深圳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 - 深圳形成"机器人谷"和"机器人湾"双核心产业带,后者位于深圳湾畔,聚集众擎机器人、数字华夏、银河通用等新兴企业,成为城市新产业名片[1][2] - 在10平方公里区域内(粤海街道与深圳科技园周边)机器人企业密度已超过"机器人谷",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作显著提升"含深率"并缩短创新周期[2] 企业创新与商业化进展 - 数字华夏成立1年推出3款人形机器人,其中"星行侠®P01"具备双形态切换能力(双腿行走/轮式移动),支持10种方言及国际语言交互,已应用于商业零售、教育等场景[2][3] - 众擎机器人团队2年内从1人扩张至50人,产品以高动态性能(前空翻、舞蹈等)走红社交网络,创始人强调深圳供应链资源使产品落地效率提升300%[3][4] 产业生态支撑体系 - 深圳具身智能政策(2025-2027行动计划)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支持关键技术攻关,政府发放"训力券"补贴企业算力租赁费用,加速模型训练[5] - 本地完备供应链使企业能快速获取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配合高校研发机构(如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形成"产学研用"闭环[1][3][5] 技术突破与竞争格局 - 行业聚焦双足机器人稳定性与续航优化,数字华夏通过形态切换方案解决移动场景适配问题[3] - 企业普遍采取快速迭代策略抢占先发优势,深圳制造业基础使产品从概念到量产周期压缩40%以上[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