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现状 - 餐饮行业洗牌周期越来越短,不少餐厅开业即巅峰,但很快因客流减少而关店 [1][2] - 餐厅寿命缩短现象普遍,如"开业3个月就关门"、"半年关了2家店"等案例在社交平台屡见不鲜 [2] 选址核心原则 - 选址是决定门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正确的选址能带来更多自然流量并降低获客成本 [2] - 选址本质是"选人",需根据目标客群选择商圈类型,如星巴克选写字楼/高档商场,南城香选社区 [3] - 需求匹配是关键,精准客群匹配比盲目追逐人流更具商业价值 [3] 选址常见误区 - 避免单纯追求低租金,低租金可能意味着低客流 [3] - 避免盲目跟风网红商圈,需考虑消费时段匹配性,如夜宵品类不适合限制噪音的街区 [3] - 案例:无锡川菜馆选址商场但本地人不接受辣味,导致午市短暂晚市无人 [4] 实地考察要点 - 需亲自踩点评估覆盖人群类型及消费特点 [7] - 重点考察方圆1千米内同品类/同价格带餐饮店情况,计算商圈竞争系数(同品类门店数/同品类总单量) [8] - 需关注商圈人均消费水平以确定合适价格带 [8] - 注意配套设施如停车场,以及商圈对餐厅的基本要求(如排烟限制) [8] - 案例:上海小吃店因选址区域限制油烟排放而未能开业 [9] - 案例:长沙烤肉店因选址辅路、停车不便及居民投诉而半年关门 [10] 流量评估方法 - 店铺三层价值评估:短期盈利性、5年回报率、对品牌生命周期的帮助 [11] - 营业额=店前人流量×转化率×客单价,需通过蹲点统计不同时段人流 [12] - 转化率可参考同商圈同类餐厅数据,并辅以大数据工具分析 [13] - 单体小店应避开同品类大品牌的相邻位置 [15] - 门脸能见度至关重要,避免有遮挡或长期闲置的店铺 [15] - 案例:广州猪脚饭店因"凹"字位门头不足2米而经营不足一年 [15] 创新选址模式 - 在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下,"店中店"成为新选择,如库迪咖啡、Tims天好中国采用该模式 [17] - 选择"寄主"需考虑其客流量及客群重叠度,如便利店、商超、医院等 [17][19] - 需确保与"寄主"业务互补而非冲突,如便利店已有现制咖啡则不适合再开咖啡店 [20] - 需明确合作模式(固定租金或流水分成)以保障双方权益 [20] - 该模式可节省房租和人力成本,形成互补提升经营效益 [20]
餐厅寿命为何越来越短?
虎嗅APP·2025-05-14 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