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行业改革核心观点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针对超30万亿元规模的公募基金行业进行系统性改革[1] - 改革重点包括优化收费模式、完善考核机制、发展权益类基金,推动行业从"重规模"转向"重回报"[2][3] - 通过浮动管理费机制、业绩挂钩考核、高管跟投制度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绑定[3] - 改革突出权益类基金发展导向,去年9月以来权益类基金规模已从7万亿元增至8.3万亿元[6][7] 改革具体措施 收费与考核机制 - 业绩差的主动权益类基金需少收管理费,打破"旱涝保收"模式[3] - 将跑赢基准、投资者盈亏等指标纳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考核体系[3] - 三年业绩低于基准10个百分点以上的基金经理需降薪,显著超基准者可适度提薪[6] 权益类基金发展 - 优化分类评价机制促进权益类基金发行销售[7] - 加快创新符合国家发展导向的指数基金和主动型产品[7] - 大幅提高权益类基金注册效率[7] 行业治理与能力建设 - 提高高管和基金经理奖金跟投比例并延长锁定期[3] - 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加快建设一流投资机构[8] - 完善基金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服务投资者水平[8] 行业现状与功能 - 公募基金行业27年发展历程,管理规模达32.5万亿元,涉及8亿投资者[10] - 管理各类养老金资产6.1万亿元,占国内养老金委托投资规模超50%[10] - 个人养老金制度推进中,公募基金被赋予获取长期稳定收益的期望[10] 改革意义与展望 - 改革覆盖行业全链条,具有里程碑意义[11] - 目标用三年时间建立符合国情的发展新模式[10] - 未来需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居民财富管理需求[11]
媒体视点 | 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公募基金迎系统性改革
证监会发布·2025-05-14 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