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梁文锋倒逼OpenAI重新Open
虎嗅APP·2025-05-14 22:26

核心观点 - OpenAI宣布放弃完全转为营利性机构的计划,回归非营利组织控制模式,并取消对投资者的财务回报上限 [1] - 公司CEO阿尔特曼强调未来要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效果最佳的非营利组织" [1] - 微软作为最大投资者(注资137.5亿美元)持反对态度,但OpenAI表示将继续保持合作 [1] - 此次转型被视为对DeepSeek等竞争对手崛起的应对策略 [2][3] - 公司面临核心团队流失(初创14人中仅剩2人)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 [4] 公司架构转型 - 未来架构特点:非营利组织保持控制权、营利实体转为公益性公司、非营利组织作为主要股东、保持共同使命 [6] - 这是继2025年2月开放ChatGPT免注册使用、3月宣布开源推理模型后的又一非营利化举措 [6] - 转型本质是回归2015年成立时的非营利研究实验室定位 [7] - 阿尔特曼解释转型原因:当前无法满足全球AI需求,需设置使用上限 [7] 竞争格局变化 - DeepSeek-R1模型爆发引发行业震动,国内外厂商(包括亚马逊、谷歌)纷纷接入 [2] - 竞争对手动作:谷歌推出Gemini 2.5 Pro Preview(编码榜第一)、Meta发布独立AI应用 [15] - OpenAI以30亿美元收购AI编程工具商Windsurf(公司史上最大收购)应对技术短板 [15] - 行业研发投入对比:百度累计1800亿元、阿里超3000亿元、亚马逊2025年计划1000亿美元 [16] 发展历程与挑战 - 2015年成立时定位为非营利研究实验室,初始资金10亿美元迅速耗尽 [9][11] - 2019年关键转折:发布GPT-2(未开源)并接受微软投资,转向商业化 [2] - 目前估值超1500亿美元,2024年收入达37亿美元 [11] - 核心团队流失严重,与马斯克的法律纠纷持续(46页诉讼文件指控) [12] - 面临"诺基亚时刻"的转型压力,需突破大企业创新瓶颈 [13][15] 资本与行业趋势 - 软银承诺推进300亿美元投资计划支持转型 [17] - 资本行业显现对长期投入的包容态度,认可暂停商业化以保持技术领先的策略 [16] - 行业共识:AGI研发需要持续大规模投入,短期商业化可能前功尽弃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