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普通劳动者与资本持有者之间的财富积累差距显著扩大,1971年购买1股标普500指数需25小时劳动,2024年需195小时,差距达7.8倍 [1][2][3] - 经济结构与财富分配机制变迁导致"汗水"难以追赶"资产"增值,工资增长远落后于资本回报 [4][8][13] - 复利效应使资本积累优势更明显,1971年1万美元投资标普500至2024年可增值至50万(不计股息)或170万(含股息再投资),而工资储蓄仅增值至5.5万美元 [15][16][17] 经济环境与政策影响 - 宽松货币与低利率政策推高资产价格,资金涌入股市、房市而非提高工资,导致名义财富增长但实际购买力下降 [5][6][7] - 量化宽松(QE)下美国资产价格飙升,但扣除通胀后工资停滞,1970年代以来实质薪资几乎未增长 [8] 资本回报与劳动收入对比 - 标普500指数1971-2024年从10点涨至5000点(增长50倍),同期美国平均周薪从120美元增至1200美元(仅10倍) [11][12] - 资本回报率(r)长期高于经济增长率(g)及工资增长率,形成财富积累加速度 [10][13] 科技与行业分化 - 科技推动财富创造但加剧两极分化,科技板块年均回报远高于传统服务业,AI浪潮进一步扩大鸿沟 [19][21][22] - 高科技、金融等行业资本回报率显著高于传统行业,全球化压制普通工人工资上涨空间 [24][25] 财富积累效率变化 - 劳动收入转化为被动收入的效率下降:1971年需25倍年薪实现收入替代,2024年需33倍 [27] - 按每年储蓄20%工资计算,1971年需16年积累1年工资的被动收入,2024年需25年 [28][29] 应对策略 - 普通人需采用"工资收入+资本收入"双轮驱动模式,尽早学习投资以利用复利效应 [30][31] - 加入资本积累是应对财富分化的必要途径,尽管难度高于单纯劳动 [32]
打工人的悲歌:为什么普通美国人在财富上落伍了?
虎嗅APP·2025-05-15 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