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朗普效应:右翼浪潮的回退(国金宏观赵宏鹤)
雪涛宏观笔记·2025-05-16 09:34

全球右翼民粹主义浪潮回退 - 过去几周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大选结果显示右翼民粹主义政党集体受挫,模仿特朗普风格的政客被选民回避,反建制、反精英情绪减弱 [3] - 加拿大自由党(中左翼)支持率从2021年持续下滑至20%,但今年3月激增至40%以上,最终赢得169个下议院席位(比2021年多9席),并创1984年以来得票率记录 [3] - 澳大利亚工党(中左翼)支持率从2023年30%反弹,最终赢得众议院91席(总数150席),总理阿尔巴尼斯成为2004年以来首位连任领导人 [4] -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中右翼)赢得议会87席(总数97席),得票率较2020年提升4.3个百分点,反映民众在动荡环境中寻求稳定 [5] 美国建制派精英派官僚回归 - 特朗普内阁中缺乏经验的激进改革派(如国家安全顾问沃尔兹)因能力不足被撤换,由建制派鲁比奥接任,后者身兼国务卿和国安顾问两职,成为自基辛格后首个双职人物 [7][8][9] - 沃尔兹前任沙利文拥有丰富外交经验(参与制定伊核协议等),接任者鲁比奥拥有24年从政履历(包括14年参议员和2016年总统竞选),凸显经验差异 [8] - 马斯克、纳瓦罗等激进派淡出权力核心,鲁比奥被特朗普列为"潜在继任者",显示内阁向建制派倾斜 [9] 对世界局势的潜在影响 - 右翼民粹主义退潮源于其善于利用社会不平等问题但无法解决,左翼政党亦未抓住机遇(如移民政策和大通胀加剧矛盾),导致全球政治中间化趋势 [11][12] - 德国新政府由中右翼联盟党与中左翼社民党组成务实联盟,排除意识形态较重的绿党,有利于外交中淡化分歧、聚焦经贸合作 [13] - 中国或迎来自2001年后的全球化新机遇,全球政治思潮中间化可能为中国提供讲好故事、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契机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