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酒馆行业现状 - 酒精消费市场持续丰富,除传统白酒、啤酒外,轻度酒和小酒馆等新业态加速发展[4] - 2021年海伦司上市成为"港股小酒馆第一股",引发行业关注[5][8] - 2021年小酒馆融资活跃,全年融资事件贯穿且8-9月达5次,海底捞、老乡鸡等餐饮品牌纷纷入局[13] 海伦司经营动态 - 门店规模收缩:2023年门店479家,较2022年767家下降37.55%,远低于上市时规划的2200家目标[9] - 亏损持续:近三年累计亏损达16.43亿元[9] - 战略转向下沉市场:2023年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52.6%(252家),一二线城市门店分别减少52.5%和50%[10] - 模式调整:直营酒馆从653家缩减至255家(降60.95%),特许合作酒馆从114家降至92家(降19.3%),推出"嗨啤合伙人计划"加盟模式[10] - 新业态探索:2022年推出"海伦司·越"(酒馆+大排档组合),14家门店中9家位于三四线城市[10] 行业挑战与竞争格局 - 需求端:经济环境下改善型需求受压制,18-35岁年轻人60.2%选择居家自饮场景[15][16] - 竞争加剧:燕京、青岛啤酒、华润雪花等啤酒厂商布局小酒馆,青岛1903已开上百家门店[17][18] - 模式验证困难:和府捞面、云海肴等跨界品牌试水后闭店或转型,成功案例稀缺[17] 市场潜力与行业特征 - 规模预测:2025年酒馆行业收入预计达18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8.8%,三线及以下城市为增长主力[11] - 行业阶段:处于导入期,渗透率快速提升但格局分散,龙头海伦司市占率仅1.1%[19] - 经营特性:标准化程度高于其他餐饮细分,但存在消费频次低、营业时间短等天然短板[19]
海伦司“小酒馆第一股”背后,一场短暂的繁华
新消费智库·2025-05-16 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