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政策转向 - 中美双方在《联合声明》中达成实质性进展,美方取消91%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91%反制关税,同时双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90天 [3] - 政策转向后,电子元器件市场迅速反应,华强北电子市场CPU等芯片价格大幅回落,部分型号价格"腰斩",如英特尔至强E5-4650V2处理器从65元跌至35元 [5] - 外向型企业积极抓住90天窗口期重启订单,智能穿戴产品出口企业接到美国客户要求重启暂停订单的邮件,跨境物流公司反映客户急于清理积压库存 [6] 物流与运输市场反应 - 海运市场预计将迎来出货高峰,国际货运界预测中国始发货量5月激增,6月底达高峰,但运价上涨可能抵消关税下降带来的成本优势 [2][3] - 船公司此前削减22%跨太平洋航线运力以应对4月货运量下降,短期内可能出现运力紧张和集装箱短缺,推动即期海运费率上涨 [7] - 空运市场方面,5月初美线空运包机基本取消,运价跌至20元/千克,预计随着关税下调将迎来需求回升 [7] 企业应对策略分化 - 部分企业如微电新能源立即重启美国订单,但面临客户要求降价弥补关税的压力,公司考虑未来美国建厂及拓展日韩、拉美市场 [9][10] - 消费电子行业因备货周期长对短期政策变化反应保守,跨境电商企业表示不会因关税短期变化大幅调整运营策略 [12] - 光伏行业受影响较小,因组件主要通过东南亚和美国本土供应,晶科能源表示政策缓和有利于稳定海外贸易环境 [13][14] 产业链长期调整 - 外贸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鸿利达自2018年起将美国市场占比从80%降至50%,并在马来西亚建立生产基地 [19] - 小家电企业新宝股份增资5000万美元扩大印尼产能,预计达产后可满足大部分美国客户需求 [20][21] - 低毛利行业如照明企业仍面临较大关税压力,建议美国市场占比高的企业布局海外产能,占比低的则开拓其他市场 [21] 贸易数据与行业影响 - 4月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20%,跨太平洋东向航线贸易量同比下跌20%-30%,预计短期内将出现反弹 [16] - 过去六周亚洲至美拉航线中国始发货量下降30%-60%,船公司正调整合同谈判以应对新关税政策 [17] - 中集集团预计贸易缓和将释放集装箱运输需求,同时推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设备需求提升 [17]
外贸冲击波:中美关税下调之后……
经济观察报·2025-05-17 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