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行业深度 | 人形机器人系列深度一:智能具身 创启未来纪元【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2025-05-19 13:54

产业化拐点与市场前景 - 人形机器人行业正从主题投资转向成长投资,2025年预计成为全球量产元年,出货量达万台级别,2027年特斯拉目标产能突破百万台[1] - 技术驱动因素包括大模型突破通用性瓶颈,DeepSeek低成本训练范式加速AGI落地;产业端特斯拉、英伟达、华为等科技巨头密集布局;政策端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1] - 行业呈现三重驱动:技术基座升级使机器人具备单模型闭环能力,场景成本突破使Optimus售价降至2-3万美元,政策催化形成中央定调-地方落实的支持体系[1] 技术演进路径 - 大模型成为人形机器人"大脑"核心技术底座,非具身大模型实现任务分解,具身大模型直接输出高频动作指令,AGI终极形态将实现单模型闭环[12] - DeepSeek创新"强化学习+数据蒸馏"训练范式,算力消耗仅为OpenAI的1/10,突破算力瓶颈加速AGI落地[23] - 技术发展分为G1-G5五个阶段,G5阶段实现认知与操作模型深度融合,具备主动理解和无限适应能力[21] 产业链格局 - 特斯拉计划2025年出货数千台Optimus,2027年目标百万台,硬件方案趋于锁定并复用汽车降本经验[2] - 华为成立具身智能创新中心聚焦"大脑"与"小脑"技术,赛力斯启动具身智能团队招聘[2] - 英伟达构建训练-仿真-部署闭环平台,联合14家厂商推动通用机器人开发,创业公司如Figure、宇树等启动量产[2] 核心零部件机会 - 感知层中六维力传感器实现精准力控交互,触觉传感器向MEMS微型化升级,视觉方案特斯拉采用纯视觉而国内多采用3D视觉融合激光雷达[3] - 执行层中谐波减速器是旋转关节核心部件,行星滚柱丝杠是直线关节核心部件,无框电机与空心杯电机分别适配关节与灵巧手需求[3] - 高价值高壁垒环节集中于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传感器、空心杯电机及MEMS触觉传感器四大方向,国产替代空间显著[3] 企业动态与产能规划 - 特斯拉Optimus Gen2重量减轻10kg,采用22自由度灵巧手,2025Q1预计发布Gen3版本,硬件方案趋于定型[48] - 宇树四足机器人销量占全球60%-70%,智元已量产第1000台具身机器人,优必选Walker S获超500台车企意向订单[7] - 马斯克预估Optimus量产后售价2-3万美元,2025年出货量预计5千-1万台,2027年目标百万台级别[61] 产品技术参数 - 六维力传感器价格区间从初期1万元降至远期700元,配置数量4个,市场空间从20亿元降至40亿元[62] - 谐波减速器单价从2500元降至700元,配置数量14个,市场空间从4亿元增至490亿元[62] - 行星滚柱丝杠单价从3000元降至700元,配置数量10个,市场空间从3亿元增至350亿元[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