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王辉耀:从“在中国”到“在世界”,中企全球化大有可为 | 出海峰会
吴晓波频道·2025-05-20 01:00

中美经贸谈判成果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后外贸企业抢滩中国市场 中国输美海运集装箱订单量激增近300% 中美贸易进入"骤热"模式 [3] - 谈判后美国对华关税从145%-245%降至10%-30% 欧美市场反应积极 中国股市大幅回升 [7] - 特朗普政府原定90天关税政策延期导致企业三年发展规划受阻 谈判突破缓解了企业压力 [6] 谈判促成因素 - 美国企业界强烈反对关税战 苹果80%手机 沃尔玛60%商品 特斯拉50%电动车均依赖中国生产 跨国公司支撑中国1/3出口业务 [9] - 高关税导致美国通胀压力 影响圣诞节销售周期 波及特朗普选民基本盘 [10] - 中国企业对美出口利润微薄 加征超100%关税将导致停产 出口转内销转型困难 [10] 全球化趋势判断 - 全球化3.0阶段呈现多极化特征 中美欧金砖国家共同主导 国际体系面临改革需求 [21] - 中国具备混合竞争优势:全球70%高铁 50%摩天大楼 500万5G基站(欧盟10倍) 每年650万理工科毕业生 [23] - 美国仍占据服务贸易 储备货币 资本市场优势 但无法维持全产业链优势 中国在基础设施和制造业领域形成不可替代性 [22] 企业出海战略 - 中国企业出海进入"在世界 为世界"新阶段 隆基绿能(6亿美元) TCL 天合光能等新能源企业加速赴美建厂 [25] - 美国制造业回流存在机会 福耀玻璃案例显示本土化生产可获政策支持 形成双赢局面 [25][29] - 全球化布局可规避贸易风险 提前布局跨国生产基地的企业在中美贸易战中损失更小 [30] 产业竞争力分析 - 中国"新三样"等高科技产品需全球化产能配置 通过本地化生产 雇佣 纳税化解"产能过剩"指控 [29] - 美国产业工人技能断层严重 中国企业可复制隆基绿能模式 开展职业培训形成利益共同体 [28][29] - 7.3万家在华美企展示合资合营可行性 未来可探索第三国合作等多元化出海路径 [29] 市场格局对比 - 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销售额比中国企业在美国多4000亿美元 [30] - 美国500强企业超50%收入来自海外 中国500强仍主要依赖国内市场 [30] - 全球7000万华人华侨构成国际化人才储备 助力中国企业海外拓展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