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AI短剧行业面临技术和商业化难题,目前多为59分的"PPT式短剧",实际效果远低于预期[3][5][6][9] - 2025年下半年预计迎来AI短剧井喷,但当前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商业化前景不明朗[5][17] - 行业普遍尝试AI短剧,唯恐落后,但多数项目赔钱,仅少数成功案例如《兴安岭诡事》成本仅为实拍的一两成[12][13][14][16] - 大型传统影视公司如博纳影业、华策集团更有可能跨过高门槛,拿到未来船票[21] 技术挑战 - 主体一致性是最大技术难题,人物和环境常出现不一致,说话对口型常穿帮[19] - AI工具更新迭代过快,作品未上线就已过时,团队需不断学习新技术[9][19] - AI适合科幻、玄幻题材,但难以理解导演的超现实创意和脑洞[19][20] - 目前技术仅能制作精良的两三分钟短片,难以制作有故事线的100分钟短剧[20] 商业化现状 - AI短剧成本通常为实拍的两三成,最少只要一成,如《我在另一个世界送外卖》成本减少90%[14][15] - 抖音和快手推出扶持计划,抖音提供单部15万至50万元保底收益,快手参投比例达50%[16] - 多数项目赔钱,如去年有些同行投的5个项目有4个赔钱[16] - AI短剧更适合为网络电影和电视剧试错,而非独立商业化[20][21] 行业动态 - 2024年中国短剧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4.9%至504.4亿元,首次超越电影票房[15] - 传统影视公司纷纷入局,如博纳影业的《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华策集团的《我在冷宫忙种田》[16][21] - 小型创作公司也在发力,如灼见智能的《35岁社畜默示录》、触飞瑞拓的《白狐》[16] - 成功案例多围绕地域IP、民俗题材,如《兴安岭诡事》《哀牢山诡事》系列[21] 未来展望 - 若AI技术一年内有突飞猛进变化,AI与短剧或能碰撞出更多可能[21] - 大型传统影视公司更有资源和试错空间,如博纳影业计划制作古文明IP作品[21] - 多数创作者草草尝试后退场,回归真人实拍或谨慎使用AI[22] - AI短剧的风能吹到远方,但并非人人都可抵达[23]
AI短剧:看起来很美
投中网·2025-05-20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