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首个国家标准发布!经导管瓣膜行业将面临拐点
思宇MedTech·2025-05-21 16:16

行业现状 - 中国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和单纯性主动脉瓣返流(AR)患者数量预计2025年达到930万人,2030年TAVR手术例数预计达10.95万例,2021-2030年复合增长率36.6% [2] - 2023年中国心血管介入器械市场规模501亿元,预计2025年达570亿元,增长动力来自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及微创手术普及 [2] - 经导管介入市场技术向二尖瓣、三尖瓣延伸,但行业存在性能指标不统一、评价体系不清晰的问题,缺乏系统性国家标准 [2][3] 政策与标准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首个TAVR国家级标准GB/T 12279.3—2025,填补高风险结构性心脏介入器械国家标准空白,2026年5月1日实施 [1] - 标准修改采用ISO 5840-3,体现"国际接轨+本土适配"技术路线,涵盖设计、制造、临床前评价及标签包装全流程 [1][4] - 标准核心模块包括性能要求(耐疲劳性、血液相容性等)、试验方法(材料分析至动物实验)、风险管理及标签包装规范 [4][7] 企业动态 - 启明医疗、微创医疗、乐普医疗、沛嘉医疗等国产企业产品已实现临床常规使用,2024年产品上市节奏加快 [3] - 标准实施后企业需提升综合研发能力,统一技术资料可同步申报国内外注册,增强全球化效率 [7] - 行业竞争将从市场推进转向标准适配与系统研发能力,头部企业有望建立技术壁垒 [7] 行业影响 - 标准提升医生对产品的信任度,不同厂商产品性能更具可比性,便于临床选择 [5][7] - 推动TAVR术式向中低风险人群拓展,临床研究设计更规范 [5][7] - 行业格局逐步清晰,监管部门可依据标准制定注册审查要点、检测标准及医保政策,加速规范化发展 [6][7] 未来展望 - TAVR领域迈入标准化发展阶段,标准为医生、监管机构提供统一评价依据,提升行业成熟度与国际竞争力 [6] - 标准化成为企业品牌力体现,产品是否符合国标将成为采购重要参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