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宇MedTech
搜索文档
如何判断一支球囊是否值得长期合作?看心血管“全程管理”体系如何形成
思宇MedTech· 2025-11-06 18:20
本周,药物涂层球囊( DCB )进入国家带量采购的报量阶段。 这是冠脉介入产品体系在 " 又一轮结构性重塑 " 中的关键节点。在这一节点上,行业关注点正在发生变化: 从 " 谁能做出产品 " , 转向 " 谁能提供可长期使用、可稳定交付、可在真实场景中反复验证的体系能力 " ? 在这样的背景下, 思宇介绍一家颇具代表性的企业: 以心医疗 。 它围绕心衰管理、瓣膜治疗和冠脉再通,形成了面向 " 疾病全程管理 " 的连续产品能力。 这家公司手中握有 两项 " 全球第一 " 。 与此同时, 以心医疗自主研发的 讯鸟 ® Smartbird ® 紫杉醇药物球囊 也 于 2023 年 获批上市 ,并迅速在市场中取得不错的临床反馈 。 当前,药物涂层球囊正处于国家集采的关键阶段。对以心医疗而言,真正的优势并不止于单一产品,而在于其背后贯通研发、验证与注册的系统能力。那些支撑 ReDS™ Pro 与聚合物瓣膜的底层经验,正在成为它进入冠脉介入领域的底气与信心。 本文将梳理并揭示以心医疗这一创新矩阵的逻辑与意义 —— 它如何在不同层面重塑心血管治疗的边界,也折射出中国心血管创新从 " 单点突破 " 走向 " 系统进化 " 的 ...
从进博首展首秀,看波士顿科学的“有效创新”逻辑
思宇MedTech· 2025-11-06 18:20
在进博会的医疗展区, " 首秀 " 已不是新鲜的概念。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哪些技术能在展台之外延伸出临床的温度。 今年,波士顿科学携 80 余款 微创介入产品亮相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 " 为生命创新,共进致远 " 为主题,集中展示其在 " 全球创新 + 本土智造 " 双轮 驱动下的最新成果。 其中 6 款新品 迎来 " 首展首秀 " ,覆盖心律管理、泌尿康复、脑血管防护、代谢减重、慢病治疗与肿瘤介入等多个方向,从不同路径回答着同一个问题: 创新, 如何真正进入医疗现场。 在展会现场,三款新品成为波士顿科学展台的焦点 —— 三者 以不同形式诠释着 "更微创、更精确、更以人为本"的创新方向。 而这三条技术路径,也构成了波士顿科学今年在进博会上的核心叙事。 FARAWAVE NAV 一次性使用磁定位心脏脉冲电场消融导管 : 推动房颤治疗进入 "标测与消融一体化"阶段; AdVance XP 尿道悬吊带 : 为男性压力性尿失禁提供微创解法; ENROUTE 经颈动脉逆流血栓保护装置 : 以逆流防护技术筑牢脑卒中防线。 # 心脏健康:从节律重塑到一站式房颤管理 房颤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中国目前估计 ...
最新!美敦力又一高管变动
思宇MedTech· 2025-11-05 11:58
近日,美敦力(Medtronic, NYSE: MDT)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文件,确认 公司企业运营执 行副总裁(EVP, Enterprise Operations)Gregory L. Smith 将于 2025 年 12 月 2 日正式退休 。根据文 件,Smith 已于 11 月 1 日告知公司退休决定,离任后将加入一家私募控股机构。 # 从零售跨界医疗的供应链专家 在加入美敦力之前,Greg Smith 拥有长达三十余年的跨行业供应链管理经验。 他曾任沃尔玛美国供应链执行副总裁,主导该公司零售物流网络的数字化与成本优化;在此之前,还在固特异 轮胎、康尼格拉食品、桂格燕麦等公司担任全球运营或生产管理职位。 美敦力聘任他时,希望借助零售与制造行业的经验,将"高流通效率、低库存"的运营逻辑引入医疗器械领 域。与传统制造相比,医疗器械产业链更长、监管更严、备货周期更复杂,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升系统弹 性,成为 Smith 任期内的重要任务。 # 任期回顾:从"战略供应商"到库存优化 作为美敦力全球制造与供应链体系的最高负责人,Smith 在过去四年间主导了公司"企业运营"的重构进程。 他上任 ...
超7000万融资!神经科技初创企业完成种子轮
思宇MedTech· 2025-11-05 11:58
2025 年 11 月 4 日,英国神经科技初创公司 Coherence Neuro 宣布完成约 10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7100 万元)种子轮融资 ,该轮资金将用于推进其脑-机接口 (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平台在癌症辅助治疗中的临床化与工程化落地。 此次融资由多家早期生命科学与神经工程领域的机构投资方共同参与。公司表示,未来 12 个月内将启动首个人体植入临床试验。 这则消息迅速引发医疗器械行业的关注。长期以来,BCI 技术主要用于运动障碍、脑损伤及康复辅助领域,而 Coherence Neuro 的目标,是将这一神经接口技术用于 癌症的诊断、监测与治疗干预 。 在"药物-放疗-手术"三大传统肿瘤治疗支柱之外,Coherence 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电"成为第四种治疗方式 。 # 公司简介 Coherence Neuro 成立于 2023 年,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其创始团队由来自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莫纳什大学与皇家墨尔本医院的科研人员共同组成。 公司联合创始人兼 CEO Ben Woodington 博士在神经工程与电生理信号分析领域深耕十余年。他认为:"人 ...
21.88亿!新华医疗最新财报发布
思宇MedTech· 2025-11-04 12:01
2025年10月30日,新华医疗披露了2025年三季度财报。整体来看,公司收入端保持相对稳健,利润端承压,但经营现金流明显改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体现出其 在"制造+医疗服务"双主线布局下的业务韧性与战略定力。 # 业绩概览 :营收小幅调 整, 利润 端承 压,现金流改善 明显 | 项目 | 本报告期 | 本报告期比上 年同期增减变 | 年初至报告期末 | 年初至报告期末 比上年同期增减 | | --- | --- | --- | --- | --- | | | | 动幅度(%) | | 变动幅度(%) | | 营业收入 | 2, 187, 552, 954. 52 | | -2. 206, 977, 967, 842. 53 | -6. 00 | | 利润总额 | 63, 978, 928. 00 | -59. 15 | 518, 455, 797. 54 | -28. 40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 润 | 48.592.929.38 | -63.39 | 434, 310, 536. 42 | -29.61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 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37,661, 492.02 ...
106亿!医械巨头完成重磅收购
思宇MedTech· 2025-11-04 12:01
2025年10月30日, 医疗巨头泰尔茂Terumo宣布完成对英国OrganOx公司的收购 ,交易金额约 15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106亿)。 这笔收购,使OrganOx正式成为Terumo的全资子公司,也标志着器官保存技术进入资本与产业共同聚焦的新阶段。 在过去的一年内,这已是第二起大型器官保存领域的并购: 2024年,Getinge以4.77亿美元收购了Paragonix。短短12个月,两个全球体外循环巨头相继完成并购整合,几乎同步锁定"器官外植体保存与运输"这一过去长期 被忽视的细分领域。 从市场的角度,这一连续动作释放出同一个信号—— "器官生命管理系统"正在成为下一个可规模化的医疗创新赛道。 # 新闻切口:一笔15亿美元的并购 Terumo最初在2025年8月宣布了收购意向,此次完成交割后,OrganOx成为其在"生命系统事业群"下的独立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Terumo通过其风险投资部门Terumo Ventures,早在同年3月就参与了OrganOx的1.42亿美元融资轮,这意味着此次收购属于"战略持股深化",而 非单纯的财务性收购。 根据双方声明,收购后OrganOx团队将保持独立运作,继续 ...
数千万融资!数字医疗企业完成A轮
思宇MedTech· 2025-11-04 12:01
近日, 成都合尔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尔康") 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本轮由怀格资本领投,国生资本、成都高新创投跟投。资金将主要用于深化公司"软件平台—硬件试剂—数据AI"三位一体布局,扩展 医院与社区应用覆盖,并加速糖尿病AI辅助诊疗模型的研发与落地。 在慢病负担持续增长、老龄化加速与医疗资源结构性紧张的背景下,中国的慢病管理模式正在从"诊室管理"转向"人群管理"和"长期管理"。合尔康的发展路径,反映出一种从"软件工具"走向"临床工作流+数据智能+产业生 态"的趋势。 # 团 队背景 :从大工程体系走来,以临床 场景为中心 合尔康成立于2020年11月,创始人欧阳明光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曾在华为任职12年,负责医疗大数据相关业务,管理200余人的研发与产品团队。核心研发团队亦具有华为背景,以"工程可靠、架构严谨、 系统可规模化"为基本技术底层。 在中国数字医疗领域,"懂医疗"与"懂工程"往往各成体系,而合尔康选择从 工程可靠性+医疗工作流适配 入手:既强调数据治理、安全可控与部署稳定,也强调与医院实际流程接轨,以临床验证为第一优先级。 这种底色使得公司早期便避开"轻应用思路", ...
又一医疗企业成功IPO,照出了行业的冷与热
思宇MedTech· 2025-11-03 13:52
公司上市与行业定位 - 丹娜生物于2025年11月3日正式登陆北交所,是一家成立十年的真菌感染诊断企业 [2] - 公司上市背景是IVD资本周期调整和赛道重估,提示技术细分赛道与疾病专科化正进入“放大期” [2] - 公司产品已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超1000家三级医院,并出口至东南亚、中东与南美市场 [3] 公司发展历程 - 2014年公司成立,切入真菌病诊断方向 [6] - 2016-2018年完成核心抗原抗体体系搭建 [6] - 2020年进入全国三甲医院加速期,产品进入多省级目录 [6] - 2021-2023年完成化学发光平台铺设,海外市场起量 [6] - 2024年构建多通道联合检测体系,布局分子诊断储备 [6] 真菌诊断临床需求与行业趋势 - 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危害极高,免疫低下患者一旦延误诊治,病死率可达50%甚至更高 [5] - 临床需求从单指标检测向多指标联合、定量、快速、自动化演进 [7] - 公司完成了从“试剂开发者”到“真菌检测综合方案提供方”的跃迁 [7] 产品与技术体系 - 公司技术根基是“体系构建”,覆盖“原料—抗体—试剂—仪器—联合诊断”全链条 [2][8] - 原料端自建抗原抗体研发体系,掌握关键抗体、酶与配套生物原料制备工艺 [8] - 技术平台覆盖酶联免疫、化学发光、荧光层析和分子诊断平台储备,形成分层产品带 [10][12] - 核心产品矩阵围绕侵袭性真菌病三大类指标,构成从初筛到预后监测的连续检测路径 [11][18] - 推出“5G+联合检测方案”,将多指标、多通道检测与算法结合,覆盖主流临床真菌病原 [19] 财务表现与经营状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40亿元,同比微增约1%;净利润约8700万元 [22] - 毛利率维持在约86%的高位,显著高于国内IVD企业普遍的60%–70%区间 [22][2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连续维持在双位数,2025年上半年为13.43% [22] - 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继续增长约15% YoY,东南亚与中东市场成为扩张亮点 [23] - 资产总计从2022年的约4.09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的约5.71亿元 [21]
最新!飞利浦大中华区影像业务换帅
思宇MedTech· 2025-11-03 13:52
管理层调整与战略转向 - 2025年11月,飞利浦医疗中国任命马海燕为影像事业部销售总经理,进入大中华区核心管理团队,原总经理叶江转任战略业务发展岗位 [2] - 管理层调整被视为组织、市场与增长模式的再定向,旨在强化影像业务的前端执行与战略中台 [2] - 此次任命是从行业外部引入“战将型”人才,标志着业务主驱动力从品牌与装机基盘转向组织效率、市场密度与前线响应力 [4] 新任管理者的职业背景与能力 - 马海燕的职业背景横跨外资总部体系、本土高增长企业和国际基因测序巨头,具备三重文化管理经验 [4] - 其在GE医疗中国区超声事业部期间,经历了市场从“渠道为主”向“重点客户运营+区域配置方案”的过渡 [4] - 在因美纳中国负责销售并代理大中华区总经理,参与了生命科学赛道的高速放量与生态构建 [4] - 在联影医疗和三星医疗任职期间,直接面向国产品牌在高端影像赛道的突破与扩张 [4] 中国影像设备行业的竞争格局演变 - 过去二十年外资影像设备增长依赖技术代差与品牌信任,但近三年基本面转向,AI辅助、远程运维等“服务化能力”成为粘性来源 [7] - 行业竞争焦点从单机性能转向进标速度、渠道触达力、服务体系弹性、装机管理效率及对政策变化的响应能力 [7] - 高端产品国产化突破减弱品牌壁垒,集采常态化使竞争回归性价比与总拥有成本,市场因基地医院换机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而碎片化与密度化 [9] - 行业进入以效率为主导的新周期,“能否跑得更快、更深、更稳”比“跑得更响”更重要 [8]
他把钛合金植入自己手臂,“疯狂CEO”的人体实验
思宇MedTech· 2025-11-02 09:11
把钛植入自己手臂的人:邦美创始人米勒的执念 01 一个中年男人卷起袖子,把手臂伸到 X 光机下。片子上,一小段钛合金清晰地映在骨骼旁。医生们难以置信——那不是意外,而是他自己要求植入的。 "这是钛合金,它在我手臂里已经十年了。你们可以放心,它是安全的。" 这个男人,就是 Dane A. Miller(戴恩·A·米勒,约1946–2015), Biomet(邦美) 的联合创始人兼长期 CEO。三十年间,他把公司从印第安纳州一间租 来的谷仓,带到全球骨科器械的巅峰。而他自己,凭借一段金属,成为了业内津津乐道的传奇。 米勒在 1978 年成为 CEO,并一直担任到 2006 年。三十年间,他把邦美带到年营收超过 20 亿美元、雇员 4000 多人的规模。代表性产品如 AGC 膝关节 系统,成为行业标准。 更重要的是,他建立了邦美独特的文化:"can-do family"。在这里,工程师和员工被鼓励承担风险、快速试错;医生的意见被视为产品进化的核心。这种 文化,既是创业气质,也带有浓厚的中西部实干精神。 "钛合金实验":用身体换来信任 04 从平凡少年到材料科学博士 02 米勒出生于俄亥俄州斯普林菲尔德,成长环境并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