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晚间清仓现象 - 七鲜、盒马、沃尔玛、物美、永辉等超市在晚8点启动日清促销,折扣商品引发抢购潮,现场混乱程度远超其他超市[3][5][6] - 七鲜日清活动中,蓝莓(49元6盒)、大连美早樱桃(50元出头)等热门商品被迅速抢空,蔬菜水果普遍半价销售[7][10] - 伊藤洋华堂晚8点促销便当和肉类,但客流量显著低于七鲜,100元可购5盒牛肉或4盒猪肉[17][18] - 永辉超市熟食区晚8点推出6-8折商品,品类涵盖猪耳朵、小龙虾等,年轻人占比达70%[21][22][23] 消费者行为分析 - 大爷大妈组成抢购团,采用分工策略(如一人拦截、一人装车)垄断热门商品,部分被质疑从事代购[12][14][25] - 年轻人受社交媒体挑战视频(如"100元晚8点购物挑战")吸引参与,但实际抢购成功率低,部分商品性价比存疑[6][7][26] - 打工人将晚间促销作为主要采购渠道,每周2次集中购买三天食材,失业群体则视其为省钱方案[26][28][29] 行业运营模式演变 - 钱大妈2012年首创"定时打折"模式,每晚7点起阶梯降价,盒马2017年推出"日日鲜"系列并扩展至3R产品[29] - 当前超市日清策略面临两难:低价促销虽提升客流但削弱原价商品销售,北京市场因高损耗导致钱大妈撤店[31] - 永辉学习胖东来自改门店模式,通过6-8折清仓处理滞销商品,但需避开周末以获取更大折扣空间[21][22] 市场反馈与挑战 - 消费者投诉七鲜体验恶化,包括时间成本过高、商品质量(如蓝莓长毛)及过期问题[32][34][35] - 部分年轻人因实际支出反超原价(如酸奶过期浪费)退出抢购,转向传统菜市场[35] - 超市日清模式依赖低价黏性,价格调整易导致客户流失,形成持续降价依赖[31]
晚8点的打折超市,年轻人抢不过大爷大妈
后浪研究所·2025-05-21 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