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升级 - 公司从单一电池供应商升级为零碳生态构建者,串联交通、能源、工业三大万亿级市场 [1] - 构建"动力电池+储能+产业新能源化服务"的多元业务协同模式,形成多元化增长引擎 [32] - 通过技术外溢效应推动钢铁、水泥、化工等传统产业新能源化 [30] 资本市场表现 - 港股上市两日股价累计涨幅28.3%,总市值达1.53万亿港元,AH股溢价13.29% [3] - H股以263港元最高发行价定价,创近十年A股公司赴港上市最低折让纪录 [3] - 国际配售超购逾30倍,香港公开发售获151倍超额认购,创近三年港股大型IPO认购倍数新高 [4] - 基石投资者包括中石化、科威特主权财富基金、韩国未来资产集团等多元化机构 [4]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20年320万辆跃升至2024年1770万辆,渗透率突破19.8% [8] - 预计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55.7%,动力电池出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25.3% [8][9] - 全球风光发电占比从2020年9%提升至2024年17%,2030年目标31% [11] - 全球储能电池装机量从2020年27GWh激增至2024年301GWh,复合年增长率82.7% [12] - 全球能源转型投资规模从2020年1万亿美元跃升至2025年预期2万亿美元量级 [12] 动力电池业务 - 2020-2024年动力电池系统营收复合年化增速近60%,2024年营收2530亿元 [15] - 连续8年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第一,2024年市占率37.9% [15] - 发布钠离子电池品牌"钠新"解决资源卡脖子难题及低温痛点 [15] - 发布骁遥双核电池突破单一化学材料体系技术瓶颈 [15] - 计划2030年建成覆盖全国80%干线运力的重卡换电网络 [18] 储能业务发展 - 2024年储能电池全球市占率36.5%,连续4年全球第一 [24] - 储能电池系统营收573亿元,最近五年复合增速133% [24] - 推出TENER Stack储能系统解决方案,能量密度提升50%,体积利用率提高45% [25] - 储能解决方案已覆盖52个国家1700个项目 [29] 研发与技术优势 - 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达718亿元,2024年研发费用186亿元 [28] - 拥有专利及专利申请合计超过43000项,海外申请专利数中国第一 [28] - 全球锂电领域唯一入选科睿唯安"全球百强创新机构"的公司 [28] - 核心工厂零碳电力占比74.5%,废旧电池年处理能力12.87万吨 [35] 全球化布局 - 动力电池欧洲市占率已达第一 [35] - 德国图林根工厂和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厂全部位于欧洲 [35] - 推进与Stellantis合资的西班牙工厂及印尼电池产业链项目 [35] 股东回报 - 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近600亿元 [33] - 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分红率达50% [33] - 2025年启动最高80亿元股份回购计划,截至4月底已实施15.5亿元 [33]
宁德时代港股IPO:一次“零碳”时代的价值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