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廖峪在2015年与徐利军、胡彬共同成立诺比侃,初始注册资本100万元但未开展实质业务[4] - 2017年郑三忠作为关键人物引入张小军等私人投资者,推动公司股权重组和业务启动[4][5] - 2019年获得国铁集团A级供应商资格,业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5][6] - 2019-2024年完成5轮融资,包括博将资本、成渝基金等机构投资,IPO前估值达21.3亿元[10][12] 股权结构特点 - 股权激励平台"铁科创智"和"铁科智能"中外部顾问持股占比超90%,员工持股比例极低[7][8] - 独立第三方股东(李庆丰、刘庆昌等)通过激励平台合计持股约18%,与创始人构成一致行动人[8][9] - 早期投资者张小军现持股8.2%,郑三忠持股4.9%,但未纳入一致行动人范围[9] - 股东范志和(持股0.4%)曾因涉嫌职务犯罪被留置,其背景引发关注[14] 业务表现与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53亿、3.64亿、4.03亿元,净利润从6316万增长至1.15亿元[2] - AI+交通业务毛利率三年平均达83.8%,2023年峰值92.5%,但2024年降至70.9%[15][16] - 整体毛利率稳定在55%-59%区间,净利率从25.1%提升至28.6%[2][17] - AI+城市治理业务2024年收入暴跌83%,收入占比从23.4%骤降至4.7%[19] 客户与运营风险 - 前五大客户集中度高达66.6%-85.9%,第一大客户贡献超28%收入[18] - 部分客户成立当年即合作(如客户B成立次年贡献30.5%收入),合作稳定性存疑[19] - 2024年应收账款达4.75亿元,占收入118%,周转天数从192天激增至352天[20][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2023年净流出近1亿元,主要因公共部门客户付款周期长[20][22] 行业定位 - 按2023年收入计,公司为中国第二大AI+供电系统检测监测解决方案提供商[15] - 在AI+轨道交通检测监测领域排名第七,业务覆盖交通、能源、城市治理三大场景[2][15]
主业毛利率堪比茅台的AI公司,想要IPO了
凤凰网财经·2025-05-22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