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毅资产孙庆瑞:从追赶到部分定义,中国科技的突破
高毅资产管理·2025-05-22 16:04

核心观点 - 中国科技产业在经济放缓背景下展现出独特韧性,正从全球产业链的追赶者逐步成为部分领域的定义者,主要得益于工程师红利、统一大市场和持续研发投入的系统性优势 [1] - AI技术突破为中国硬科技打开新一轮增长空间,DeepSeek等低成本方案推动下游应用生态百花齐放 [24][29] 增长空间与中国优势 电子行业 - 过去20年半导体行业CAGR接近全球GDP增速的2倍,创新持续引爆需求:从PC(80年代)、功能机(2003)、智能机(2007)到AIoT设备(2014至今) [4][6] - 新兴技术如智能驾驶(2020年FSD突破)、AR/VR(2023年Meta眼镜)、AI PC和具身智能虽渗透率低但潜在需求巨大 [6] - 经济弱周期中电子行业超额收益显著:2013-2015年、2019-2021年上半年及2024年下半年流动性宽松时表现突出 [7] 中国竞争优势 - 低端硬件与通讯设备出口占全球40%份额,IC设计全球市占率快速提升至近20% [9][10] - 研发人员数量全球第一,研发投入与资本开支仅次于美国,工程师红利和产业链完备性形成难以替代的优势 [13] - 信息技术行业总收入与美国差距达20多倍,但持续投入有望缩小差距 [13] 中国科技硬件的突围与成长 智能手机 - 2015-2016年全球市场进入存量竞争,中国品牌渐进冲击高端化:安卓硬件配置从追赶到领先(如电池容量达6000mAh+、光学技术突破) [15][17] 其他智能硬件 - 平板电脑存量竞争中中国头部企业份额大幅提升 [18] - TWS耳机连续2年销量创新高,中国品牌市占率快速提升 [20] - 新能源车2024年全球销量1754万辆中中国占1223万辆(69.7%),渗透率连续5个月超50%,智能驾驶推动电子化趋势 [21] - 半导体自主可控是关键,晶圆制程升级和国产化率提升支撑硬件领先优势 [21] AI打开新增长空间 - 互联网+AI:大语言模型逐步替代传统搜索,基础性问题解答效率提升 [26] - 硬件+AI:AI手机/PC渗透加速,AIoT设备(如耳机、眼镜)在特定场景延展终端功能,2024年或现爆款产品 [26] - 具身智能成一级市场热点,中国企业在低成本机器人研发领先,通用场景突破后市场规模或超手机行业(5000亿美元) [27] 总结 - 中国科技硬件在手机、平板(存量)和TWS耳机、新能源车(增量)市场均实现从追赶到领先,爆款频出且高端化突破 [29] - AI赋能拉动产业链崛起,DeepSeek等低成本方案推动应用生态扩张,自主品牌终端崛起带动半导体等上游发展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