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上的那些反人类设计,到底冤不冤?
虎嗅APP·2025-05-23 21:25

汽车反人类设计分类 - 汽车反人类设计分为两类:一类是为视觉效果、营销噱头或成本压缩而牺牲用户体验的设计,另一类是看似反直觉但背后有明确工程逻辑或行业规范的设计 [3] 不合理派设计 - 隐藏式门把手风阻系数仅降低0.003Cd,百公里仅节约0.15~0.18度电,却带来冬季使用困难、故障率高和紧急逃生受阻等问题 [6] - 取消物理按键导致操作繁琐,如调节风量需点亮屏幕并忍受延迟,座椅记忆功能被隐藏在中控系统菜单中,体验倒退10年 [9][10] - 外饰件取消物理按钮设计,如电尾门取消物理关闭按钮,依赖遥控或踢腿感应,感应失败时使用体验差 [12] 合理派设计 - R挡在前D挡在后的换挡逻辑源于AT变速箱时代,R挡靠近P挡便于停车切换,D挡靠后符合前进动作的直觉下压 [14] - 后排座椅角度略翘(坐垫抬角)设计能更好承托大腿,分散压力,减少长途疲劳,内置防下潜挡板在碰撞时防止乘员下滑,保护骨盆和胸廓 [17][18][20][23] - 现代汽车A柱变粗牺牲视野但提升结构强度,对新能源车尤为重要,盲区问题正通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电子手段解决 [24][26][28] - 车窗自动升降延迟设计是安全考量,为防夹保护提供必要反应时间,部分国家地区已将其写入强制安全法规 [29][30] 智能化对汽车设计的影响 - 智能化提升交互能力但也带来人机界面混乱,早期智能座舱照搬手机App逻辑而忽略驾驶场景需求 [32] - 市场反馈促使部分设计改进,如隐藏门把手改为"半隐藏"方案,空调控制恢复部分常用物理按键 [33] - 优秀设计应把复杂留给工程师,简单留给用户,智能和人性不应对立,技术方向应由用户需求决定 [3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