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地严管专项债挪用
经济观察报·2025-05-24 14:21

专项债资金管理趋严 - 2025年上半年多个省份加强专项债资金管理 财政部监管局将其列为重点 要求项目需具备招标公告 中标通知书 施工合同及土地使用证等完整材料方可发行[1][2] - 江苏省监管局2025年3月提出三大核查重点:资金使用合规性 项目真实性 支出进度合理性 严禁挪用 虚假申报等行为[2] - 专项债审批流程收紧 项目需满足开工条件才能获得资金 旨在防止套取资金并推动有效投资[3][5] 违规挪用现象频发 - 审计署2023年报告显示522个项目中有279亿元债券资金闲置或被挪用 吉林省3市县挪用18.34亿元用于"三保"等支出[6][7] - 地方政府通过国企上缴利润等方式腾挪资金 东部某地将1亿元专项债资金通过城投公司转移至财政[8][9] - 西部某县因财政收入下降50% 将污水处理厂专项债资金挪用至紧急项目 违反专款专用规定[12] 基建投资持续发力 - 2025年前4月政府债券净融资4.85万亿元 同比增加3.58万亿元 基建投资增速5.8% 水利/航运/航空领域增速达30.7%/26.9%/13.9%[10] - 债券融资增长叠加监管强化 推动资金向基建 民生等领域集中 预计提升投资拉动效应[10] 地方财政收支矛盾 - 1-4月全国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0.4% 税收收入下降2.1% 某地财政缺口达60% 部分县区仅能维持基本工资支出[11][12] - 县级财政普遍存在专项债挪用现象 主要用于"三保"或平台公司偿债 6月底偿债高峰期资金压力突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