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导体产业复兴现状 - 日本政府承诺投入超过10万亿日元(约650亿美元)重建芯片产业,目标是减少对外国半导体的依赖并恢复全球价值链地位 [1][3] - 截至2025年5月,15座新建芯片厂中仅7座投入量产,半数项目因工程延误、设备短缺和技术工人匮乏而停滞 [1][2][3] - 受影响公司包括瑞萨电子、罗姆、铠侠等,部分晶圆厂因需求延迟导致运营闲置 [1][3][12] 晶圆厂建设进展与挑战 - 台积电熊本厂(JASM)已量产,美光广岛厂部分投产DRAM,铠侠/西部数据四日市厂持续生产NAND闪存 [3] - Rapidus北海道千岁厂处于研发阶段,目标2027年实现2nm芯片生产;索尼/台积电第二熊本厂预计2026年投产 [3][6] - 瑞萨甲府厂、罗姆宫崎厂等因设备延误、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瓶颈推迟 [3][4] 核心瓶颈因素 - 设备短缺:芯片制造工具交货时间延长至18个月以上,依赖进口EUV光刻机等先进设备 [4] - 劳动力缺口:老龄化加剧且缺乏熟练工程师,本土技术储备不足 [4][6] - 建设受挫:疫情导致供应链中断,建设周期延长且成本膨胀 [4] 行业趋势与竞争压力 - 人工智能芯片需求超越传统芯片,日本若无法快速转向AI领域将面临竞争力下降 [1][10][14] - 全球竞争对手加速:三星已量产3nm芯片,台积电扩大2nm产能,英特尔计划2026年推出1.8nm芯片 [13] - 日本2030年半导体产量提升三倍的目标可能因产能利用率低于50%而搁浅 [10] 政策与市场匹配问题 - 政府补贴吸引台积电等巨头建厂,但未解决人才和技术工具缺口 [6][14] - 工业大臣承认后勤挑战和全球竞争导致进展延迟,需加快与市场技术趋势对齐 [7][10] - 若需求未反弹,公司可能缩减投资计划,130亿美元补贴效果面临风险 [12][14]
日本晶圆厂,为啥不如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