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 - 帕西尼DexH13灵巧手采用4指16自由度仿生结构,通过减少手指数量降低硬件成本,同时保持触觉感知和运动能力[1][2] - 该产品是全球首款"多维触觉+AI视觉"双模态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创新性地平衡了性能与成本[2] - 行业对机器人"人形化"存在分歧,部分厂商选择基于实用性和成本考量开发非完全仿生结构[11] AI终端设备发展趋势 - 2025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聚焦终端智能设备,展出超1000件AI终端产品,构建"核心技术-终端产品-大模型应用"全链条展示矩阵[2] - 2023年全球智能终端渗透率达38.7%,预计2028年提升至45.7%[6] - 2025Q1中国智能手机AI功能渗透率已达82%,AI从"加分项"变为"必选项"[7] 细分场景应用案例 - 创维推出智慧康养解决方案,通过AI电视实现老人安全看护、健康评估和情感陪伴功能[4][6] - 博士眼镜开发智能提词眼镜,解决公开演讲等场景的忘词痛点[6] - 肯綮科技专注外骨骼机器人,其π系列运动助力机器人因登山辅助功能成为"爬山神器"[9][10] 专用化与成本优化趋势 - 厂商更倾向开发垂直领域专用终端,如杭州智元"踏山"助行外骨骼和水下机器人[11] - 帕西尼计划针对特定场景做功能减法,开发更细分的行业解决方案[14] - 行业共识是在"通用"与"好用"间寻找平衡,避免过度设计导致成本增加[11][14] 大模型技术推动终端进化 - DeepSeek、通义千问等开源大模型降低AI应用门槛,加速终端创新[13] - AI训推一体机市场爆发,铨兴科技产品使训练成本下降90%、推理性能提升50%[13] - 大模型本地化部署成为趋势,需结合业务场景和数据安全需求进行定制[14]
深度丨“爬山神器”爆火,AI眼镜风靡……智能终端百花齐放,如何平衡“通用”与“好用”?
证券时报·2025-05-26 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