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券商注意!投行罚单鲜见类型出现,中信、国投证券已“中招”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5-26 17:37

券商被罚事件分析 核心观点 - 中信证券、国投证券因在再融资项目中未及时报告监管处罚情况,导致核查意见与事实不符,被上交所要求出具整改报告 [2] - 此次罚单涉及罕见违规类型,凸显券商在跨交易所信息同步和质控流程上的漏洞 [4][5] - 行业需建立被罚后的内部通报、跨交易所汇报及项目撤回机制,避免类似问题 [10][11] 违规原因解析 - 核查失实:券商在上市公司再融资申请中错误认定项目适用分类审核机制,未报告其他交易所纪律处分记录 [2][7] - 程序违规:未审慎关注影响审核程序的事项(如被罚后12个月内不得申报小额快速融资),且未撤回已提报的不合规项目 [7][8] - 质控漏洞:部分券商缺乏被罚后对已申报项目的特殊处置机制,导致"无心违规" [8][10] 行业警示与建议 - 信息同步:被任何监管机构处罚后需立即向三大交易所汇报,建议由质控负责人监督执行 [6][10] - 内部管理: - 罚单案例需在投行内部通报,明确受限业务类型及时限(如12个月内禁报小额快速项目) [3][11] - 质控部门需主动驳回不合规申请,并对已提报项目强制撤回 [11][12] - 机制完善:针对小额快速项目建立双重审核,避免依赖保代自觉性 [11][12] 处罚特殊性 - 力度较强:罕见要求券商提交由业务负责人签字的书面整改报告,虽问题不严重但具警示意义 [5][7] - 标杆效应:中信证券作为行业龙头被罚,反映该漏洞具有普遍性,需全行业系统性整改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