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迁移与全球化挑战 - 美国海关启用全新"原产地核查系统",严查经越南、墨西哥转口避税行为,要求提供三级供应链溯源文件 [4] - 90天缓冲期后,生产多元化与本地化仍是大多数企业未来战略关键,需合理规划产品原产地以应对美国关税政策 [4] - 富士康2024年印度产能接近20%,2025年将继续增长,显示供应链迁移加速 [15] - 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标签从"Made-in-China"变为"Made-in-Vietnam",但实际制造商仍为中资企业如申洲服饰,2022年营收278亿元 [21][22] 供应链竞争与国家属性 - 供应链安全替代成本与效率成为优先考虑,企业竞争属性叠加国家属性 [6] - 东南亚、印度形成平行供应链,局部取代中国供应链,流失速度与替代体成长速度相关 [13] - 英特尔2024年中国芯片销售额占比超美国,显示供应链关联保护作用 [24] - 美国通过关税强行打散供应链分工,牺牲全球效率追求广义"供应链安全" [25] 企业出海策略与案例 - 并购是全球化高效方式,如上工申贝2004年收购德国DA品牌,融入当地市场 [45] - 海信2018年收购斯洛文尼亚古洛尼,通过分层沟通和"软着陆"完成2000人减员,后续增员强化部门并参与救灾,获当地认可 [46][47][48] - 申洲服饰2005年布局柬埔寨,2014年投资越南,承接耐克等品牌订单 [21] - 韩国企业如三星在越南投入220亿美元,LG能源投100亿美元,获得优先资源支持 [42] 供应链技术与创新 - 新能源汽车改变上游格局,浙江孔辉科技、河南中创智领突破空气悬架技术,打破德国厂商垄断 [29] - 供应链连接力体现为上下游合力,如上汽通用五菱联合三方攻克安全气囊点火芯片技术 [34][35] - 避免逐底竞争,出海可寻找新利润空间,实现上下游拉通创新 [38][40] 跨国经营与本土化 - 需适应不同国家供应链网络,如墨西哥稳定平衡速度优于中国速度横扫 [36][37] - 链主企业需善待海外供应链,合理分配利润以报团取暖 [43] - 二流企业可能抢先出海获得新机会,跨国化需适应当地文化如工人效率差异 [50][51] 供应链视角与知识流动 - 供应链视角强调企业上下游关系超越商业,核心是知识流动如安全气囊技术三方协作 [33][34] - 控制力与连接力关系:连接力切片合集可对冲控制力 [30][31] - 中国速度需调整,以世界平均速度有序释放产能更有利 [37]
中国供应链何处去?|暗涌看世界
36氪·2025-05-26 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