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支持符合条件的经开区上市融资!商务部等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2025-05-27 16:00

国家级经开区政策解读 核心观点 - 国家级经开区作为外贸外资"第一梯队",承担稳外贸稳外资主阵地责任,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272亿美元(占全国23.4%)、进出口10.7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24.5%)[4][5] - 《方案》提出16项政策举措,聚焦对外开放、新质生产力、管理制度改革、要素保障四大方向,包括支持生物医药/高端制造外资、数字服务出口、用地效率提升等[5][11] - 强化要素保障:单列用地指标支持立体开发、允许专项债券融资、探索开发主体上市(如中新集团A股案例)[11][12] 对外开放与产业支持 - 232个国家级经开区贡献全国GDP16.9万亿元,聚集外资企业6万家、外贸企业9.9万家[4][5] - 具体产业支持:鼓励生物医药/高端制造外商投资、建设国际物流枢纽、推动内外贸融合产业集群[5] - 财税政策:重点落实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政策,吸引外资持续投入[5] 营商环境优化 - 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实现"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一站式服务[8] - 分级分类监管: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对优质企业"无事不扰"[2][9] - 规范涉企执法: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禁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9] 要素保障创新 - 土地要素:工业用地推行"标准地"模式(带环评/能评/规划出让),加速项目落地[11] - 资金支持: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经开区建设,开发主体可上市融资(苏州工业园案例)[11][12] - 科技金融:鼓励金融机构精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12] 后续实施路径 - 商务部将协调落实配套措施,下放审批权限,打造"投资中国—选择经开"品牌[6] - 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强化招商队伍建设[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