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新质生产力将成为"十五五"到2040年制造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通过增量领域创新、存量改造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三大赛道实现 [3][4] - 资本市场功能从规模扩张转向提升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 注册制下80%新上市公司集中于两创一所且90%为高科技企业 [7] - 人工智能技术正重塑大资管行业决策流程和生态模式 垂直领域智能体将迎爆发期 要求金融机构向生态服务、场景金融和综合服务转型 [11][12][14] 新质生产力发展赛道 - 增量领域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新人工智能、新生物医药和新高端装备五大新制造板块 衍生出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4] - 存量改造针对现有100万亿元工业产值中80%的传统制造业 需通过绿色低碳与数字化技术改造挖掘潜力 [4] - 生产性服务业当前占GDP约27% 未来与制造业集群融合后将成高附加值产业支撑 自身也是新质生产力增长极 [4][5] 资本市场赋能作用 - A股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达1.8万亿元 平均研发强度2.2% 科技叙事逻辑日益清晰且聚集效应显著 [9] - 金融机构需作为科技创新催化剂 设立长期限专业化科创投资基金 实施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差异化路径 [9] - 构建投资机构、产业资本、上市公司协同机制 通过IPO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推动资本向先进制造业和未来产业集聚 [9] 创新生态构建 - 创新生态系统四要素包括人才主体、数字经济土壤、营商环境空气和金融水分 需各类主体综合协同打破牌照壁垒 [10] - 杭州市上城区依托17个百亿级国有投资平台和1100余只创投基金(占浙江省1/4以上)建设长三角科创金融服务中心 [10] - 推动"股、债、贷、保、担、租"多元化接力式融资系统 实现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 [10] 人工智能重塑资管行业 - 垂直领域智能体2025年将迎爆发期 AI技术正推动金融等行业迅猛发展 重塑决策流程和人才结构 [12][14] - 风险投资核心竞争力将取决于对AI技术路径的理解、场景化应用把握及全方位AI使用能力构建 [14] - 金融机构需从服务单位向服务生态转变 从不动产抵押担保的当铺思维向算力中心场景金融转变 从牌照服务向客户综合服务转变 [14]
资本引擎带动创新核聚变 科技企业加速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2025-05-28 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