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唤醒平台治理责任,斩断网络“开盒”黑手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5-28 12:31

平台治理与监管 - 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从阻断信息传播、完善预警机制、加大惩治力度等多维度打击"开盒"乱象,要求各地网信部门和平台强化整治[1] - 抖音公布《抖音社区热点信息和账号治理规则(试行)》,将传播偏激对立情绪、侵犯当事人权利、可能诱发"网暴""开盒"等信息纳入"争议"热点研判处置,并在流量激增期对不当行为启动降热和"冷静"机制[2] - 平台企业应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透明化,目前多家企业未发布专门个人信息保护社会报告,且披露颗粒度不足[3] - 中央网信办将指导平台升级防护措施,加大风险提示力度,设置举报快速入口,及时核实投诉举报[3] - 平台治理存在"对ID不对人"的问题,仅采取限流、封禁ID等手段,缺乏对实际使用者的惩戒机制[4] 行业现状与问题 - "开盒"黑灰产业具有跨境跨平台作案特性,多发生在境外社交平台和群组,但个人信息和数据由国内平台企业收集并泄露[3] - "开盒"相关的黑灰产业具有高度组织化特征,需要形成协同治理机制,搭建信息快速传递处置通道[3] - 平台属性定位模糊,只将自己定性为社交和信息发布,出现热点事件时不去核实信息真伪,加剧事件撕裂和对立[2] 行业影响与趋势 - 监管部门的组合拳为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夯实路基,在数据成为核心资产的当下需要不断完善治理体系[5] - 微博、腾讯、快手、小红书、知乎、B站等平台被中央网信办点名要求整改[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