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标准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T/CIE 298-2025)团体标准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牵头,联合多家企业及科研院所共同制定 [1] - 标准采用"四维五级"体系,包括感知认知(P)、决策学习(D)、执行表现(E)、协作交互(C)四大能力维度,以及L1-L5五级智能化分级 [1] - 标准包含22个一级指标、100余项技术条款,并提供通用安全底线及典型应用场景映射 [1] - 标准化建设被视为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有助于降低技术门槛并促进行业规模化量产 [1] 行业活动与商业化前景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8月在北京举办,国家标准将推动参赛团队在感知、决策和执行端的技术迭代 [2] - 长期来看,标准将加速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医疗康养、家庭服务等领域的商业化落地 [2] 中国市场参与者格局 - 截至2025年5月,中国已有54家人形机器人本体公司明确切入该赛道并发布产品(不包括部分高校研究院产品) [4] - 参与者类型分布:初创公司占比61%,传统工业机器人公司占11%,汽车公司占比13%,大厂互联网公司占比9%,家电公司占比4% [4] - 互联网公司以AI大模型和软件算法见长,车企则凭借自动驾驶技术积累和供应链优势在应用场景上更具竞争力 [4] - 工业机器人公司在机械结构设计和运动控制方面优势明显,家电公司在零部件技术和制造场景落地方面具有优势 [5] 产业链合作模式 - 车企倾向于与互联网公司进行软件技术合作 [4] - 机器人企业与互联网公司常采取深度合作模式,互联网公司通过投资参股提供资金和算法支持,机器人企业负责本体研发和供应链构建 [4] 市场预测 - 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人形机器人本体产值将超过45亿人民币 [12]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标准推出,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TrendForce集邦·2025-05-28 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