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端午前的旅行社,窝囊费都不好挣了
虎嗅APP·2025-05-28 18:05

行业竞争态势 - 川西领队数量从去年3000人激增至今年8000多人,增长约167%,行业供给端快速膨胀导致竞争加剧[11] - 大量中年失业者、自由职业者涌入行业试图赚取快钱,加剧了行业内卷现象[11] - 行业竞争焦点从服务质量转向风险承受能力,出现"笑脸要精细打磨,服务变成了高风险动作"的荒诞现象[11] 客户需求变化 - 大学生客群占比超过六成,成为主要客户来源[10] - 客户需求日益精细化,从简单的旅行拍照服务扩展到要求明确相机型号、无人机型号、视频剪辑条数、数据存储方式等细节[7] - 出现要求提供领队MBTI人格测评结果等非传统服务需求[5][7] - 客户倾向于将各种服务细节写入合同,作为后续维权证据[7][10] 行业合规问题 - 交通运输法规要求旅游车辆9座以上才能申请营运资质,但市面主流为5座或7座车,存在合规缺口[21] - 领队岗位在旅游法框架下缺乏"合法岗位"定义,身份模糊[21] - 普遍采用挂靠、拼团、兼职等灵活组织形式,导致无法承担标准法律责任[21] - 行业存在"看起来像旅行社"但法律上不完全是旅行社的怪象,缺乏签约资质主体[22] 风险管控措施 - 旅行社内部建立"黑名单分类表",将事多的大学生、律师、小红书高频发帖用户等标注为"高风险客群"[12] - 从业者普遍采取"选客"策略,通过提前询问职业等信息进行风险筛查[31][32] - 部分公司购买"特殊保险"来应对潜在赔偿风险[24] - 出现"只做最简单的单"的业务逻辑,通过规避不确定性来自保[35] 投诉维权演变 - 客户形成完整的"投诉攻略"体系:小红书提前起草避雷文案、行程中录音录像、多平台同步投诉、小号联动发声、要求退一赔三[14] - 投诉已演变为平台化舆论工程,旅行社面临舆情压力[14] - 平台被指偏向用户,导致维权缺乏边界[38] 行业生态影响 - 认真服务的团队因留下清晰记录更容易被"反向索赔",而擦边团、野导团凭借"无痕操作"反而更安全[26] - 从业者产生防御心态,服务关系从"信任+体验"转变为"试探+存证"的心理攻防[30][37] - 个性化旅游理想受到侵蚀,行业向规避风险方向发展[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