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年)》印发
机器人圈·2025-05-28 18:37

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年) - 核心观点: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深度融合,拓展应用场景,助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 [1][2] 数据治理与模型训练 - 建设高质量制造业数据集,对数据首登记、首入表、首交易、首开放给予奖励支持 [2] - 搭建数据治理服务平台,建设开源数据集和数据治理工具集,支持标准化机构制定行业数据标准 [2] - 支持企业使用人工智能数据沙盒制度,首次使用沙盒训练的企业可获免费服务 [2] 行业大模型与智能体 - 支持开发行业大模型,对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水平的大模型算力成本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3] - 打造通用智能体,对显著提升制造业效率的智能体按调用算力成本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3] - 制定标准化通信协议,形成混合智能应用范式,适配行业广的协议将在京津冀推广 [3] 企业技术中心与仿真验证 - 支持企业技术中心搭建实验场景,优先推荐成效显著的市级中心为国家级中心 [4] - 研发工业仿真软件,搭建通用仿真平台,对承担重点任务的平台给予最高5000万元支持 [4] 智能安全与装备升级 - 建设模型安全靶场,对行业影响力大的安全保障平台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5] - 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对示范性新装备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5] - 打造具身智能工厂示范标杆,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5] 智能产品与人才培养 - 支持建设中试平台和智能产品柔性生产线,最高5000万元支持 [6] - 培养复合型人才,建设实训基地,开展AI与制造业融合应用培训 [6] 金融服务与案例推广 - 创新"AI智造贷"等金融工具,支持企业智能化升级 [7] - 征集并宣传标杆案例,建立宣传网络平台促进经验交流 [7] 机器人行业动态 -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4年报出炉,行业竞争加剧 [9] - 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价格战加剧,科技革命推动产业重构 [10] - 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承压,但AI融合带来机遇 [10] - 具身智能机器人成为热点,微纳感知、人机协同等技术受关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