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裁员计划逼近 10 万,海外车企集中 “瘦身”
晚点LatePost·2025-05-28 22:41

全球汽车产业裁员潮 - 全球汽车产业面临电动化趋势放缓、需求萎缩、市场竞争加剧及国际贸易环境不稳定等挑战,多数海外汽车品牌采取裁员、收缩业务等措施 [3] - 头部海外车企和供应商已公布的裁员计划累计涉及员工总数接近10万人,覆盖中国、北美、欧洲、日本等主要汽车市场 [4] - 大众汽车集团裁员力度最大,计划2030年前在德国累计裁员约3.5万人,预计每年节省15亿欧元劳动力成本 [5][6] - 大众集团2023年底开始执行成本削减计划以来,已在德国裁撤约7000个岗位 [6] - 大众集团一季度营收同比微增,但营业利润同比下滑37%至29亿欧元 [7] 主要车企裁员情况 - 保时捷计划到2029年累计裁减约1900个工作岗位,另有2000个岗位因合同到期取消 [7] - 奥迪将在2029年前裁撤约7500个工作岗位,占全球员工总数的9%,主要涉及行政和研发领域 [7] - 沃尔沃计划削减180亿瑞典克朗成本,近期将裁减3000个主要为白领的工作岗位,占白领员工总数的40% [7] - 奔驰在中国区裁员15%员工,涉及销售和汽车金融业务 [5] - 福特在欧洲裁员4000人,并砍掉车联网软件团队约350个岗位 [7][8] - Stellantis在美国裁员约900人,并暂停加拿大和墨西哥部分装配厂生产 [7][8] - 日产计划两轮共裁员20000人(占员工总数15%),关闭7家工厂并减产20% [5] - 路特斯裁员270人,暂停对美国出口 [5] 零部件供应商裁员情况 - 博世集团全球裁员5500人,其中德国本土裁减3800个岗位 [8] - 舍弗勒集团计划在欧洲裁员3700人(占员工总数3.1%),关闭两家工厂,预计每年节省2.9亿欧元 [5][8] - 大陆集团计划到2026年前裁员超20000人(占员工总数8.1%),研发费用率目标降至10%以内 [5][8] 行业背景与对比 - 全球汽车产业深度调整是电动化转型高投入后企业盈利压力下的阶段性收缩,也是中国品牌崛起、市场竞争加剧及国际贸易政策变化的结果 [9] - 中国汽车品牌如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赛力斯及新势力品牌蔚来、小鹏、理想等员工总数较2023年底均有所增长 [9] - 汽车工业发展百余年以来,全球车企数量从数千家缩减至数十家具备规模销量的品牌,周期交替伴随汰换或收缩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