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薯厂面对收购谈判,一句灵魂拷问让对方变弱势方;某厂想退回一大厂的钱,结果还不起了;某大厂或布局线下支付丨鲸犀情报局Vol.11
雷峰网·2025-05-29 08:20

A厂与B厂的投资关系 - A厂老板甲欣赏拼多多和美团,但在融资时未获这两家公司创始人青睐,反而接受了B厂创始人乙的投资[1] - 乙早年曾与美团王兴共事创业,后分道扬镳并创立B厂,投资A厂时B厂正值鼎盛时期[1] - 甲最初不情愿接受乙的投资,被乙以“用户都是年轻人、增长快、可深度合作帮助增长”为由说服[1] - 合作后B厂每年向A厂索要数据,并随后开展与A厂存在竞争关系的电商业务,导致甲一直想退还投资款但至今未能偿还[1] B厂电商业务发展 - B厂电商业务规模据专业测算已进入行业前三[2] - 为维持增速,B厂内部设定了约30%或更激进的电商增速目标[2] - 今年一季度通过提高电商流量占比,B厂电商增速反弹至一年多前水平[2] - 持续提高电商流量占比对内容消费者体验产生负面影响,该方法仅能解决短期问题[2] B厂收购红薯厂尝试 - B厂作为后起之秀,盈利能力受赞誉,资金充裕,具备收购能力[4] - B厂曾试图收购红薯厂以扩充内容版图,但红薯厂仅希望获得投资而非被收购[4] - 谈判中红薯厂创始人通过提问“B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谁贡献最大”掌握话语主导权,使B厂高管团队陷入被动[5] D厂管理层变动与历史战役 - 在外卖大战中,D厂从竞争对手E厂挖来多名管理层,但其中四至五人因不适应D厂管理模式已出局[6] - 典型案例如丙,因顶撞老板并被指“带着过往经验质疑老板目标不现实”,一夜之间被调至边缘部门[7][8] - 历史上D厂在图书大战中采取激进策略,老板丁要求向最难谈判的出版社每家先支付500万元,若书籍在D厂平台未售出,该笔款项直接作为赔偿[9] - 丁曾表示“毛利高于一个点就要处分人”,亲自过问比价细节与力度,不惜投入重金[9][10] E厂业务拓展动向 - E厂可能最快在今年内解决支付牌照问题,布局线下支付业务[12] - 其业务路径从内容平台起步,延伸至电商,再自然串联至支付[12] - 发展电商支付业务时,E厂大量招募某厂员工,其团队被戏称为“蚂蚁窝”[12] F厂AI算力布局 - F厂迅速接入Deepseek并从中显著获益,重要原因是其在春节前后与英伟达签署了价值数百亿美元的订单,其中包括数十万张H20推理卡,囤积了充足算力[13] - F厂与E厂被行业人士认为是目前中国囤积GPU最多的两家公司[14] G厂支付领域尝试 - G厂近两年开始发展电商业务,布局支付领域成为自然选择[16] - 两年前G厂曾招聘支付产品经理,去年底又从F厂支付部门挖走多名员工,被猜测意在构建支付基础设施,但近半年未有明显进展[17][18] H厂巴西出海业务 - 巴西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出海重点区域,H厂在包括巴西在内的美洲区域从某大厂手中夺取一半市场,但失去了部分经营多年的其他区域[19] - H厂内部测算显示,其在巴西市场最终可能无法实现盈利[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