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发展现状与争议 - AlphaGo在2016年围棋对决中战胜人类冠军,突破人类2000余年围棋招数,被视为AI革命转折点[13][16][17] - 当前大模型展现超乎预期的智能发展速度,被历史学家形容为"Amazement"(惊叹)[18] - AI首次从工具演变为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实体,可发明新货币、宗教和意识形态[21][32] 技术乐观派与实践案例 - 百川智能创始人王小川自2016年起探索AI医疗,2023年推出"AI医生"并与人类医生联合上岗[23][25][73] - 中国儿科医生缺口达100万,AI医生有望缓解医疗资源紧缺问题[74] - 大模型思维链可可视化医学推理,其严谨性对医生诊疗产生启发[76][77] 人文主义者的担忧 - 历史学家赫拉利将AI视为"外星人智能"(Alien Intelligence),担忧其失控风险[21][32] - 印刷术在欧洲引发200年宗教战争而非直接带来科学革命,技术应用常偏离初衷[38][39] - 人类对工业革命的实践评分仅C-,AI社会构建可能重蹈战争与帝国实验覆辙[40][43] 行业实践与伦理思辨 - Facebook算法曾无意激化缅甸罗兴亚人冲突,显示AI可能引发无意识"合谋"[48] - 医疗AI需承担更高社会责任,但创业者认为技术成熟度已能支撑应用落地[77][78] - 企业公开表态与私下担忧存在差异,反映行业发展中的认知矛盾[53][56] 生命定义与技术边界 - 创业者将生命定义为"自我复制与系统稳定性",认为组织与国家也符合[60][61] - 学者强调感知痛苦能力才是伦理核心,AI无法真正体验情感与意识[64][66] - 人类不可替代性在于情感体验能力,而非智力竞赛[68][69]
当历史学家试图按下AI暂停键|对话赫拉利、王小川
36氪·2025-05-29 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