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决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影响 -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CIT)裁定特朗普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征收的"对等关税"及针对墨西哥、加拿大的芬太尼相关关税超出总统权限,属非法行为 [3][4] - 裁决不影响基于232条款(钢铁、铝、汽车)和301条款(中国商品)的关税,但若最终成立,政府需退还已征收的关税 [4] - 裁决源于两起诉讼:一是美国小型企业指控政府未经国会批准加税,二是12个州联合起诉特朗普滥用紧急状态权力 [4] 特朗普政府的应对措施 - 政府立即上诉至联邦巡回法院,并可能寻求紧急中止令以暂缓执行裁决,维持关税征收 [5] - 若上诉失败,政府可能转向其他法律条款(如122、301、338条款)复刻关税效果,但实施难度和限制更大 [6][7] - 122条款税率上限15%且限时150天,301和338条款程序复杂且需证据支持 [7][8] 关税政策对特朗普政治经济议程的冲击 - 关税是特朗普"美国优先"的象征及财政收入来源,若被阻止将影响其减税计划(OBBB)推进 [10] - 法院裁决加剧政策不确定性,可能促使政府加速与欧盟、日本的贸易谈判,但谈判方可能因关税威胁失效而降低妥协意愿 [10] - 此次裁决是特朗普政策连续遭遇的法律挫折之一,此前已有移民、联邦机构改革等政策被法院叫停 [9] 特朗普政府可用的替代关税工具 - 232条款:曾对钢铁、铝分别征收25%和10%关税,并对部分国家实施豁免 [8] - 301条款:对中国商品分三批加税(500亿美元25%、2000亿美元10%升至25%、1200亿美元15%降至7.5%)并给予豁免 [8] - 338条款:允许对"歧视"美国市场的进口征收最高50%关税,但需提供歧视证据 [8] - 201条款:曾对洗衣机和太阳能产品征收20-50%、30%的配额限制关税 [8]
宋雪涛:特朗普关税的中场战事
雪涛宏观笔记·2025-05-29 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