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研客专栏 | 石油、棉花、铜等27种大宗商品55年的价格波动周期
对冲研投·2025-05-29 20:16

大宗商品价格周期研究 核心观点 - 1970-2024年55年间27种大宗商品价格平均每4年出现一次周期变化,衰退期52个月长于繁荣期38个月,三分之二时间处于同步周期[1][29] - 新冠疫情后周期显著缩短:繁荣期从38个月降至24个月,衰退期从54个月减半至23个月,峰峰/谷谷周期从90个月压缩至45个月[16] - 能源转型、地缘冲突和气候因素成为2002年后价格波动新驱动力,取代此前技术革新和市场自由化的稳定作用[15][41] 历史周期特征 - 1970-1985年:供应冲击主导,能源市场波动剧烈,繁荣期31个月/衰退期更长,振幅达94%[8] - 1986-2001年:技术革新推动稳定,繁荣期47个月/衰退期56个月,生物技术提升农业生产力[12] - 2002-2024年:需求冲击为主,中国工业化拉动全球需求,繁荣期35个月/衰退期46个月,金融危机等事件加剧波动[13][14] 代表性商品案例 - 原油:7次低谷与全球经济衰退相关,2020年4月低谷后因俄乌冲突2022年6月达峰值[25] - :6次低谷受经济周期影响,2021年5月峰值由清洁能源需求推动,当前受中国地产疲软压制[26] - 小麦:5次波谷与供应过剩相关,2008年和2022年价格飙升均由地缘冲突和干旱引发[27] - 咖啡:6次低谷中1977年巴西霜冻致价格涨3倍,2021年霜冻再现推动周期上行[28] 跨品类差异 - 贵金属:周期最长且多变,避险属性使其繁荣期延长(如黄金在通胀期上涨)[33] - 能源/化肥:波动最剧烈,欧佩克决策和天然气成本分别主导价格振幅[34] - 农产品:组内同步性最低(0.63),受局部天气和病害影响显著[36] 同步性机制 - 工业品(基础金属/能源)组内同步性达0.65-0.75,因共同需求驱动和成本关联[35] - 金融化加强联动:全品类平均成对一致性比率0.64,铜/橡胶等工业品达0.7[35][36] 疫情后新趋势 - 价格波动不对称:繁荣期振幅113%高于历史均值89%,衰退期跌幅79%较历史94%更温和[17] - 多重冲击叠加:货币紧缩、中国增长放缓、俄乌冲突共同导致周期频率翻倍[18][42] - 结构性转变:关键矿物(锂/镍)需求激增,极端天气和贸易碎片化持续扰动供应[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