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度|银行营收结构全景图!
券商中国·2025-05-30 15:12

银行业绩压力与息差保卫战 - 二季度银行业面临年中业绩冲刺压力,经营态势持续艰难[1] - 国有大行引领新一轮存款利率调降,一年期定存利率进入"1"时代,旨在降低负债成本缓解息差压力[2] - 一季度超八成A股上市银行营收同比负增或微增,利息净收入承压成为普遍现象[2] 利息净收入分化格局 - 一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中19家利息净收入同比负增,国有大行除交行(+2.52%)外均下滑2%-5%[3] - 股份行呈现两极分化:平安(-9.42%)、光大(-6.84%)、华夏(-2.6%)显著下滑,其余6家仅微增1%-2%[3] - 城农商行剧烈分化:紫金银行等3家降幅超10%,宁波银行等6家增幅达两位数,10家维持1%-7%增速[3] 规模扩张与息差收窄矛盾 - 国有大行资产规模平均同比增长7.51%,但建行等出现"增量不增收"(总资产+7.72%但利息净收入-5.21%)[4] - 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环比收窄9个基点至1.43%,国有大行平均净息差降幅超9个基点[4] - 中信证券预计大行全年营收负增长概率大,行业盈利或维持极低个位数增长[4] 中间业务转型困境与希望 - 一季度A股银行中间收入规模2268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284亿元,延续2021年以来的下降趋势[5][7] - 财富代销业务受资管产品收益回撤影响持续拖累中收,但负增银行数量从超30家缩减至22家[7] - 国际经验显示美国银行业非息收入占比达35%-42%,中信银行研究团队认为综合化经营是转型方向[7] 债券投资收益支撑营收 - 一季度34家A股银行投资收益正增长,光大银行(+303%)等10家增速超100%,半数银行增幅20%-90%[9] - 投资收益对营收贡献度显著提升:上海银行等10家占比上升超10个百分点,部分超20个百分点[9] - 2024年张家港行等投资收益增速超100%,中国银行(+50%-90%)等通过债券交易大幅增厚利润[10] 公允价值波动与业绩波动 - 一季度债市调整导致42家A股银行中39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浮亏,合计浮亏420.17亿元[10] - 光大银行案例:投资收益+72.13亿元被公允价值浮亏30.89亿元抵消,最终营收下降4.06%[11] - 两项合计非息收入1261.72亿元同比下降约20%,显示债市波动对业绩影响显著[10] 未来债券操作空间与风险 - 国盛证券测算上市银行剩余可抛售国债老券规模约4.5万亿元,其中国有大行占2.8万亿元[14] - 招商证券预计银行将继续通过卖债兑现浮盈支撑业绩,季末月操作概率更高[13] - 市场认为债市大幅调整风险有限,但华源证券建议央行推动长债收益率适度上行缓解倒挂压力[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