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17部电影挤进端午档,阿汤哥大战「娃圈顶流」
36氪·2025-05-31 21:40

端午档票房表现与市场特征 - 2024年端午档票房表现疲软,累计票房7.47亿,同比下滑近50%,主要因缺乏超级大片支撑[3][18] - 端午档与六一儿童节重合,亲子观影需求显著提升,儿童题材电影占比达30%[4][19][27] - 历史数据显示端午档票房波动大,2018年9.12亿(《侏罗纪世界2》贡献79.2%票房),2023年仅3.83亿(与高考时间冲突)[21][23][24] 影片梯队与竞争格局 - 第一梯队:《碟中谍8》想看人数16.4万,北美首日票房2480万美元(约1.78亿人民币),烂番茄指数88%[7][18];《时间之子》想看人数22.8万,点映票房破1000万,主打年轻女性市场[8][9] - 第二梯队:包括《哆啦A梦》(合家欢属性强)、《私家侦探》(港片情怀)、《星际变种》(多次撤档风险)、《红嫁衣》(中式恐怖),想看人数均约5万[10][11][13] - 第三/四梯队:多为低幼向儿童电影或小众类型片,如《潜艇总动员:冒险岛》《致命玩偶》,想看人数不足千[14][15][16] 亲子营销策略与影院活动 - 影院通过打卡点、赠品(毛绒玩具、端午手串)、优惠套餐(棒棒糖+AD钙奶)吸引亲子客群[28] - 互动体验活动成为亮点,如套圈游戏(4-5次/票)、抓娃娃换电影票、手工制作端午彩蛋等,提升参与感[29][30] - 儿童节红利推动《星际宝贝史迪奇》等儿童电影票房增长,部分影院单日客流提升20%[28][29] 宣发问题与市场挑战 - 好莱坞大片号召力下滑,《碟中谍7》国内票房仅3.49亿(对比《碟中谍6》12.45亿),系列IP变现能力减弱[26] - 宣发缺乏创新:《碟中谍8》仍主打阿汤哥情怀,《时间之子》过度依赖情绪营销("看哭"标签),《私家侦探》仅强调古天乐港片情怀[36][37][38] - 社交属性缺失,影片未形成如《哪吒2》《芭比》的社交货币效应,导致观众观影动机不足[39][40] 行业趋势与观众行为变化 - 新兴娱乐方式(短视频、倍速观看)分流影院客流,观众对2小时长内容耐心下降[34] - 影片质量未明显滑坡,但宣发保守化导致观众难以感知"观影必要性"[35][40] - 暑期档/国庆档待映影片(如《酱园弄》《长安的荔枝》)或成行业复苏关键[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