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具身智能赛道格局 - 英伟达和特斯拉是全球大厂入局具身智能赛道的典型代表,特斯拉是人形机器人赛道引领者,Optimus是行业标杆,英伟达从芯片和中间件层面打造底层开发生态[1] - 特斯拉Optimus复刻智能驾驶技术路径,搭载FSD系统并移植HW3 0芯片,形成感知-决策-控制闭环,马斯克认为其他公司缺失通用人工智能能力[1] - 全球15家知名车企已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其中国内11家,小鹏和小米是国内车企代表[2] - 车企、产业链公司和自动驾驶领域从业者构成具身智能赛道最强派系[3] 特斯拉Optimus进展 - 马斯克预测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达数百亿台,Optimus将成为特斯拉最重要产品之一,强调波士顿动力等公司缺乏通用AI能力[6] - Optimus采用虚拟环境训练和单一神经网络实现多任务处理,已实现零样本转移,未来将利用互联网视频学习人类操作[10] - 2025年Optimus已在试产线完成制造,目标年产5000台,零部件储备可支持1-1 2万台,2026年目标5万台[12] - 摩根士丹利研报指出集成类人形机器人OEM具备最高价值,特斯拉是典型代表[7] 国内车企布局 - 小鹏和小米是国内人形机器人先驱,均具备智驾车企属性,但面临团队离职和产品迭代缓慢问题[14] - 小鹏Iron频繁亮相并进入工厂实训,目标2026年量产,何小鹏称需500亿投入才能做好AI机器人[21][24] - 小米CyberOne早于Optimus亮相但近期淡出视野,小鹏被认为最有望率先实现商业化量产[15][25] 小鹏机器人发展 - 小鹏2020年收购多够机器人成立鹏行智能,团队曾达300人,后经历裁员和高管离职[16] - 2024年发布新一代Iron机器人,软硬件全面对标Optimus,已在工厂部分岗位工作[17][19] - 2025年小鹏计划推出搭载图灵芯片的第五代机器人,复用AI基础设施提升智能水平[29] 行业趋势 - 具身智能赛道吸引车企、产业链和自动驾驶领域从业者密集涌入[3] - 人形机器人创企普遍面临商业化周期长、技术落地难的问题[16] - 头部机构预测集成类OEM模式最具价值,特斯拉等拥有完整生态系统的公司占据优势[7]
「小米」掉队,「小鹏」能否扛起国内人形机器人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