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核心框架 - 立法目的为规范组织运行、促进新型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2] - 明确三类组织形态:乡镇级、村级、组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 - 确立四大基本原则:党的领导、集体所有制、民主管理、按劳分配[4] - 赋予12项核心职能包括土地发包、宅基地管理、集体资产经营等[4][5] 组织治理机制 - 实行"三会"治理结构:成员大会(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执行机构)、监事会(监督机构)[43][51][56] - 成员大会需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出席,重大事项需三分之二以上同意[47] - 允许设立成员代表大会,每5-15户选举1名代表[49] - 理事会成员3-7人,实行近亲属回避制度[51] 财产管理制度 - 明确8类集体财产范围,禁止分割到个人[65] - 建立收益分配机制:提取公积公益金后按量化份额分配[70] - 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39] - 规定资金不得存入个人账户等财务监管要求[74] 政策支持体系 - 财政优先支持欠发达地区集体经济发展[79] - 金融机构需提供股权质押贷款等多样化服务[83] - 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指标交易收益保障集体权益[85] -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55][86] 成员权益保障 - 成员身份确认标准:户籍+权利义务关系+土地保障[17] - 明确11项成员权利包括选举权、收益分配权等[21] - 特殊保护妇女权益,禁止因婚姻状况剥夺权利[11] - 允许自愿退出但不得分割集体财产[22] 登记与变更规范 - 取得特别法人资格,不适用破产法[6][7] - 合并分立需经政府批准并公告债权人[34][38] - 登记事项包括名称、住所、财产范围等[30] - 合并后债权债务由新组织承继[36]
全文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蓝色柳林财税室·2025-06-03 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