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工行业及战斗机发展分析 核心观点 - 中国J-10CE战斗机在首次实战中表现优异,引发全球关注,带动中信国防军工指数单日大涨3.82%,制造商中航成飞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累计上涨近40% [1] - 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同时拥有两款五代隐身战机(J-20/J-35)的国家,六代机试飞进度领先美国、俄罗斯等竞争对手 [5][11] - 中国军贸出口份额(5.5%)与美国(46%)差距显著,但J-10CE的实战表现可能成为打开高价值军贸市场的催化剂 [14] 战斗机代际发展 - 第一代:二战末期喷气式战机,代表机型包括德国Me262、美国F-80,中国J-5(米格-17仿制型) [2][8] - 第二代:1950年代高空高速战机,配备雷达和导弹,如美国F-86、中国J-6(生产5207架,出口16国) [2][9] - 第三代:1960年代强调机动性和视距外作战,细分3+/3++代,中国J-7/8系列逐步列装 [2][10] - 第四代:1970年代后主力机型,中国J-10系列完全自主设计,衍生10A/10C/10CE等型号,现役数量最多 [4][11] - 第五代:隐身战机全球仅中美俄拥有,中国J-20已列装五大战区,J-35将成为航母舰载机 [4][11] - 第六代:中美俄欧竞相研发,中国2024年完成两型试飞,美国波音F-47项目已启动 [5]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历程 - 1951-1960年(修理到制造):苏联援建工厂,1956年J-5首飞(生产767架),1958年试制J-6但出现质量问题 [7][8] - 1960-1978年(引进到自主设计):J-6改进后累计生产5207架,出口780架;J-8研制耗时15年 [9][10] - 1978-2012年(开拓军贸):J-10立项20年后定型,出口J-6(首单1.67亿美元)、J-7改型及枭龙战机 [10][11] - 2012年至今(航空强国):J-20从立项到列装仅9年,J-35填补舰载五代机空白,J-10CE出口巴基斯坦25架 [11] 行业商业模式与机会 - 主机厂发展策略:"批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J-6/J-7等单品生命周期超20年,J-10系列持续迭代 [13] - 大单品成功要素:F-22因成本过高仅产195架,F-35因性价比已交付超1000架,占洛马收入30% [13] - 军贸市场潜力:飞机占全球军贸订单46.4%,中国份额5.5%但客户覆盖32国,J-10CE或提升高端市场渗透率 [14] 全球竞争格局 - 现役战机数量:美国2678架(19%)、中国1583架(11%)、俄罗斯1522架(11%) [6] - 代际结构:美国以F-15/16/22/35为主,中国J-11/16/10系列为主,但五代机数量仅次于美国 [6][11] - 技术储备:中国六代机试飞领先美国F-47项目,俄罗斯苏-57量产进度落后 [5][11]
中国军工溯源与前景:以战斗机为例︱重阳来信2025年6月
重阳投资·2025-06-03 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