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媒:中国人形机器人的优势与挑战
机器人大讲堂·2025-06-03 18:52

人形机器人行业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将成为工业5.0时代的焦点,因其结合人类灵活性与机器精确性,能适应多变任务和环境[1] - 中国凭借供应链优势、政策支持及数据积累,有望主导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2][3] - 行业面临技术(运动设计、组件集成)与商业化(成本控制、量产能力)双重挑战[4][11][12] - 2028年或为人形机器人量产拐点,预计可替代20%工业岗位(涉及8亿人),2034年渗透至家庭场景[9] 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 - 产业链集中度:亚洲占全球人形机器人融资60%,中国供应链高效且创新性强,欧洲企业依赖中国零部件[2][3] - 政策与数据支持:国家地方共建创新中心(如上海)加速机器人训练,提供共享数据池[2] - 订单爆发式增长: - 步科股份电机订单从百台级跃升至万台级[6] - 傲意科技灵巧手订单同比增2倍,客户提前锁定产能[6] - 宇树2024年已中标25个项目(接近2023全年32个),乐聚一季度订单增200%[7] 技术进展与商业化突破 - 产品迭代加速:宇树新品定价9000美元(26关节自由度),研发周期缩短至1年[3] - 客户结构转型:宇树订单从科研院所转向电力/通信领域国企(2024年仅1笔高校订单)[7] - 核心部件创新:无框伺服电机等组件优化性能,中国企业在紧凑设计、能效方面领先[3][4] 行业瓶颈与未来方向 - 技术短板:需突破视觉系统、触觉传感器、电池续航及运动策略集成[11] - 设计-生产协同:需从电机等底层重构机械系统,确保组件可制造性与可靠性[12] - 规模化生产:硬件量产能力是关键,需平衡性能与成本(如Apptronik提及数万台级生产目标)[8] 企业动态(代表性公司) - 宇树科技:H1-2机器人单价70万元,同济大学单笔订单达825.66万元[7] - 松延动力:N2机器人"小孩哥"大定破1000台[7] - 乐聚机器人:2024年交付量预计达千台(2023年仅100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