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政策以制度创新“四应”国家大局
国家能源局·2025-06-04 10:56

绿电直连政策核心观点 - 绿电直连模式通过物理溯源实现新能源(风、光、生物质)向单一用户直接供电,政策以"四应"(呼应社会诉求、响应行业发展、回应系统安全、顺应电力改革)服务国家大局,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2] - 政策出台背景包括国内"双碳"战略需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要求商品用电碳排放按物理直连或协议认定计算)及新电池法规(认可直连电力碳足迹模型)等国际压力 [3] - 国家能源局通过多份文件(如2024年1537号、93号及2025年16号文)逐步推进绿电直连机制,最终《通知》提出可操作方案,目标为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并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水平 [4] 呼应社会诉求 - 政策快速响应国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专家关于绿电直连的建议,同时应对欧盟碳关税(要求进口商品碳排放计算与欧洲碳市场持平)和电池法规(明确直连电力为碳足迹计算模型之一)的国际规则 [3] - 文件明确绿电直连项目需提升新能源自发自用电量占比(不低于总可用发电量的60%)及上网电量限制(一般不超过20%),强化本地消纳 [7] 响应行业发展规划 - 项目建设区分四类情形:存量负荷、新增负荷、出口外向型企业、新能源消纳受限项目,其中自备电厂存量负荷需清缴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后方可实施 [6] - 规划要求风光发电规模计入省级新能源开发方案,项目需纳入省级能源电力及国土空间规划,220/330千伏接入项目需通过安全风险评估 [6] - 模式创新明确主责单位(负荷方)、投资主体(电源/线路允许主体清单)及源荷关系(非同一主体需签长期购电协议) [6] 对应系统安全管理 - 运行管理要求项目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开展风险管控、评估设备故障,电网企业需公平开放接入 [9] - 调度运行需实现"四可"(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接入负荷管理系统并执行安全防护规定 [9] - 责权划分强调安全/经济/社会责任,项目需自主申报并网容量并承担超容供电责任 [9] - 系统友好性要求项目提升内部灵活性调节能力,对外限制与大电网交换功率峰谷差率 [9] 顺应电力市场化改革 - 绿电直连项目需作为整体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源荷非同一主体时以聚合形式参与),重申其平等市场地位 [10] - 计量结算以项目接入点为参考点,禁止绕越计量装置,强调规范费用缴纳(不得违规减免) [10]